第一百五十九章 兩浙兵馬大元帥(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人離臨安還有很長的一段路,在攻克韓世忠所在的揚州之前,金人連長江都沒有辦法渡過。
更何況,過了長江之後,建康也已經開始佈防了,其中有不少“勤王”的軍隊進入了其中。
樞密院副使張浚喊出了和建康同存亡的口號,親自進入了建康負責防禦,這一次他不僅僅只是喊著口號而已,他真的做好了和建康功攻存亡的打算。
因為他知道,如果這一次建康守不住,甚至臨安丟了,那麼史書上他絕對是第一責任人,是會遺臭萬年的。
張浚對於自己的名聲很看重,如果讓他遺臭萬年,他覺得自己還不如去死,如果死在了建康,那麼他的名聲至少會好上很多。
有了張浚的以身作則,建康佈防的速度非常快,至少在建康的防禦上張浚屬於以身作則,他甚至還從自己家中的財物之中取出了不少,用來犒賞士兵。
從長江中游抽調的水師也到了,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遲滯金人的渡江。
從種種的情報表面,只要臨安自己不內亂,至少在短時間之內,金人是無法攻破臨安的。
但是臨安自己亂了。
有一小隊騎兵經過臨安,被人誤認為了是金人的騎兵,結果守城的廂兵跑了一小半,甚至城中還有人打算“武力迎接”新的主人。
雖然大部分的殿前司軍隊和御前諸軍的軍隊被抽走了,但是這不妨礙剩下的那些軍隊戰鬥力遠在這些“投機分子”的戰鬥力之上,一陣砍瓜切菜下,這些人中沒有背景的“九族”倒了黴,有背景的或是被看管,或是逃遁。
這樣的小插曲還導致了另外一個後果,那就是整個臨安不少人連自己的家財也不要了,開始逃難。
這時候秦檜才反應過來自己的錯誤,他滿腦子想的是普安郡王的事情,想要將普安郡王的事情消弭於無形,但是卻忽視了人的心。
他突然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好像確是在坐實臨安馬上就要失守的。
路上的確沒有人談論局勢了,但是這禁止不了小道訊息在流傳,畢竟作為執法者的衙役也想要知道臨安究竟怎麼了,而且越是這樣,別人越會認為臨安的局勢已經很不妙了。
甚至相信官方說法的人遠遠沒有相信謠言的人多。
有錢有權的人開始向臨安外逃,甚至都不顧及自己的顏面了,一開始眾人還偷偷摸摸,顧及著自己的顏面和大局,結果現在就變成了一個跑得快的比賽了,似乎跑的最慢的人會成為倒黴蛋。
金人的使者又出現在了臨安城之中,金人使者只是來臨安祝賀的,來祝賀大宋風調雨順。
雖然金人和宋人之間已經破臉了,雙方也有照會往來,整個兩淮都已經打的很激烈了,但是由於雙方的統治者都不在,雙方竟然從名義上還不是出於戰爭狀態。
這時候,金人派遣使者前來祝賀似乎沒有任何的問題。
金人祝賀的使者不走了,他直接在臨安住了下來,按照過去的經驗,他很有可能會被憤怒的民眾打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