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周郎妙計安柴桑!(第2/2頁)
章節報錯
“兄長何須謙遜,兄乃當局者迷,小弟不過是旁觀者清罷了。”果然周瑜聞言雖然連連謙遜擺手,但是笑容卻不由更甚,顯然是被孫策之舉爽到了。
“所以,我欲將群賊引出柴桑與之決戰,只是一時之間想不到什麼計策。不知公瑾可有良策教我”孫策有些為難道。
周瑜聞言也不由緊縮起眉頭來回踱步起來,但是周郎到底是周郎,能和半人半妖的諸葛亮有來有回之人豈是短智之人。
“有了!”不過數步之間,周瑜計上心來不由一拍手掌,重新恢復了成竹在胸的微笑,向孫策問道:“兄長可記得姜太公釣魚的典故?”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公瑾你的意思是?”孫策有了一絲明悟,連看向周瑜。
“兄長設想,如今正直夏季,春種雖然播下但卻尚未到收穫之季,然彼五千江賊必然所耗甚大,必然難以為繼。”周瑜循序善誘的解釋道。
“我可以以糧草為誘餌引其上鉤!好計呀!”孫策聞言一愣,不由恍然大悟。
“兄長果然才思敏捷!”周瑜誇讚著,但是臉上盛開的笑容卻出賣了他內心實際的想法“呵呵,只是還差了我那麼一點點。”
“多謝公瑾教我,如此我便有了計較。只是該如何放餌呢?”孫策眉頭忽然又緊縮起來。
“如今魚兒都很聰明,這餌可不好輕放,小弟有一計,不知兄長願聞否?”周瑜卻笑道。
“哦!”孫策不由驚喜道:“計將安出?”
“兄長可先在柴桑放出話去言軍中缺糧,然後大肆收購糧草。”
“那徐州東城縣有一魯姓富豪,我與其有舊,其家中有兩個糧倉,可以供給數千大軍軍糧,我願為兄跑一趟,去借去糧草,並派遣我八百族兵押送,屆時兄長可暗伏大軍在外,自己親率少量軍隊前來接糧,只要兄長稍稍透露訊息與行蹤,想彼等賊寇一者欲除兄長而後快,二者欲得糧草,必來劫掠。”
“待彼等以為螳螂捕蟬,一擁而上之際,兄長可安排埋伏之大軍從後包抄,江賊雖然人多勢眾,卻難敵堂堂之陣,我等裡應外合之時,必是群賊授首之刻!”
“此乃黃雀在後之計!”周瑜說著把手掌向前一掃宛若橫掃千軍一般,無雙儒將的風采頓時一展無餘!
“好計謀!”孫策聞言心中不由大喜,連忙激動的上前抓住周瑜的手掌久久不放:“好傢伙,你小子這是要竄使我釣魚執法呀!”
想來也諷刺,到了危機關頭真正能幫助孫策的不是和他血濃於水的親兄弟,反而是周瑜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把兄弟。
“此去徐州路途遙遠,待小弟安排家中事務,明日便出發,一定會在時間內準時趕回!”周瑜卻說道。
“好!不過為兄也不能閒著!如今多一份力量,便多一分勝算,待我回柴桑佈置一番後,便前往舅父丹陽太守處借兵,想來也可獲數百人馬。如此便是三千對五千,雖然我軍兵力仍然少於賊眾,但是寡眾卻不再懸殊,又是敵明我暗,我等又早設計謀,想來必然一場大勝!只是殺賊多寡的問題了!”孫策心情激盪:“不過這等害民蟊賊自然是能多殺一對絕不放過一雙!”
“小弟願與兄長一同誅賊!”
而周瑜亦是激動不已,周瑜再是才華橫溢,畢竟還不是日後那個面對曹操百萬大軍還能談笑風生的東吳大嘟嘟,他現在也不過和孫策一樣同為十九歲的年輕人,這是他學成以來的第一次戰鬥,又怎麼能夠平靜下來呢?
兩人聞言不由相視一眼,一同把臂哈哈大笑起來。
這一刻,仍誰也無法想到,兩個某某無聞的年輕人之間的寥寥數言,卻將撬動起歷史的大勢,在這動盪的時代攪動起莫測的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