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初來乍到,看到他靠在門口要簽名,以為是唐人的工作人員。還想著這唐人公司的招人門檻好高,連工作人員都這麼養眼,結果,分組後,才知道他也是演員。只不過,跟我們選進來的不一樣,他是拿著自己編的劇本去演自己編的角色......”

當然,這已經是後話。

時光冉冉裡,多少曾經的歲月,已是嗶了狗。

嘩嘩譁!

紙頁翻響,在蔡老闆停留了一下走後,小倩劇本的一眾人,劇坐在沙發上開始圍著初次看劇本。

半晌無話。

都沉浸在劇本故事的閱讀裡。

但,隨著劇本故事的閱讀,不時會有目光瞥向陷坐在沙發裡的林意,感覺:這人,好會講故事。

劇本也從來不單單是考驗一個人的故事掌控力,眾人被吸引的,還有其中一些句子。

例如,燕赤霞對寧採臣的一句:“祝你一路順風,英年早逝”,是讓翻開劇本讀到這裡的眾人直接忍不住撲哧一笑。

文學的光環,開始在不經意間往林意身上匯聚。不能說這圈光壞無用,這年頭名利雖當道,大家都世俗,但文藝人,在一些場合,總能有點不同的特權,尤其是發言權。這種看似發虛的權利,卻往往在一些場合能夠發揮出出乎意料的效果。

譁...譁!

翻頁聲逐漸降低。

伴隨著第一遍過本,對於劇本情節,在座的都有了一些印象。

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與以往的倩女大不一樣。

在座的這幾位對以往小倩印象,自然不是來自於蒲留仙先生的原著,而是來自於從六十年代開始這個故事的各年代版本。

例如,其中對於“小倩是鬼”這個點,在所有版本的小倩故事裡,就已經是形成約定俗成的認知。

怎麼在手上的劇本里,就變成了一隻貓妖?

對於這個問題,楊小姐是率先出聲道:“這個,小林編劇,我可以提出一點疑惑麼。”

相比於組內其他演員朋友,或許是今早門口處有過照面還被虛晃一槍的緣分,也許是有京城大妹子固有的社交爽豪,楊泌第一個開口對自己所要飾演的角色提出了疑惑。

小林編劇?

被這個稱呼弄得有些恍神的林意抬起頭道:“嗯,你說。”

楊泌大眼睛撲閃過來,撐著下巴問道:“你看啊,小倩是鬼眾所周知,這麼到你這裡就變成貓妖了呢?”

胡戈、楊泌、楊敏娜、季澄、吳志敏、何依靜一眾《小倩》參演者都瞅了過來,臉上,是同樣的疑惑,想知道原因所在。

林意當然不會說因為是國內所有電視臺的爸爸說了不允許有鬼,而是解釋道:

“新版裡就是要破除鬼身份的限制,傳統文化薰陶下,觀眾已經形成‘鬼懼怕陽光,不能在白天行動,暴露於陽光會灰飛煙滅’的固有認知。現在,沒有了這一限制,你就可以增加大量白日戲份。”

原來是這樣......眾參演者心裡直呼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