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天大的創新好嗎?

推出一種新的恐怖形象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不是隨便推出一個恐怖形象就能得到大眾認可的。

比如有的人怕狗,有的人卻覺得狗很可愛,或者很好吃。

如果推出一隻把狗作為恐怖形象的電影,受眾肯定就只有那些怕狗的人,剩下的觀眾難道就不要了嗎?

所以,想要推出一種新的恐怖形象,就要從本能出發,從基因的角度出發,才有可能做到。

就拿《生化危機》來講,喪屍可怕的地方在哪裡呢?

有人可能會說是喪屍的樣子很像屍體,又能動,所以嚇人。

那位作者也認為喪屍是洞穴怪物理論中猛獸概念的化身,但我不這麼認為。

從《生化危機》到《殭屍先生》,無論是喪屍還是殭屍,它們真正嚇人的地方是因為它們會咬人嗎?

不,是被它們咬過之後,會被傳染,變成和它們一樣的怪物!

宋奇並不是在用喪屍和殭屍嚇唬觀眾,他是在用T病毒和屍毒來嚇人!

T病毒和屍毒的本質又是什麼呢?是傳染病,是人類在見證了無數場殺人無數的無形傳染病後,才形成的基因記憶。

人類會本能的避開死屍,避免從屍體身上染到什麼東西,導致自己也被傳染死亡。

所以,從這一點來講,宋奇就已經在恐怖電影理論上做出了極大的創新了。

當然,你也可以說傳染病是洞穴怪物的另一種形式,是一種無實體的怪物,它的本質還是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對生命安全感的破壞。

但在《生化危機》之前,我並沒有看到哪部恐怖電影有這種設計。

單從這一點來講,宋奇絕對可以在整個電影歷史上留下名字來了,更不用說宋奇在懸疑恐怖電影方面做出的創新了。

懸疑恐怖電影並不是新的型別,但在故事性方面,宋奇絕對是吊打所有恐怖電影導演的。

《電鋸驚魂》裡的多條故事線並行,最後丟擲兇手就在身邊,秀了所有觀眾一臉的反轉,難道不是創新嗎?

《致命ID》第一次將多重人格概念引入電影故事創作,用影像化的人格來表現人性的變化,這不是創新嗎?

《恐怖遊輪》的無限迴圈,永遠無法逃脫的宿命絕望感,難道不是創新嗎?

如果連這些創新都看不出來,那我只能懷疑,寫那篇文章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懂電影了!

包括這一次的《異形》,我雖然說它的故事是發生在太空中的《大白鯊》,但我也說了,宋奇在這部電影中展現出了具有開創性的美學思路,這對於整個電影界都是有很大影響的。

難道這不是創新?

我可能有點激動了,但寫到現在我突然意識到,以宋奇現在的成就,和他對於恐怖電影乃至是整個電影界的貢獻,稱他一聲恐怖電影教父,也未必不妥!

當然,千人千眼,我的言論僅代表我的觀點,僅供參考。

到底大家對宋奇導演有怎樣的評價,相信自有公允,我個人認為,宋奇是五十年難得一遇的奇才,能擁有他,是整個電影界的幸運!”

看完了歐陽玉的整篇文章,劉航激動得一拍大腿:“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