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志同道合(第1/2頁)
章節報錯
“所以老祖現在也有了選擇了,是那太平道?”諸葛亮是聰明之人,對於蘇凡這一次來到九州的目的,只是透過簡短的交流,他就猜測出一些來。
“不錯!吾也不隱瞞你,這一次來此地,也是推算你們諸葛家有不少能力出眾之人,尤其是你,更是千古人才”
“如果好好培養,恐怕不會比那大秦的李斯呂不韋差”
蘇凡的誇讚,諸葛亮頓時罕見露出幾分的不好意思。
“老祖高讚了,亮豈敢和那兩位丞相相提並論”
諸葛亮雖說也是十分的自信,甚至也有自傲之心,他不會輕易看不起他人,但是對於大秦的那兩位丞相,諸葛亮此刻,還真的沒有將自己比作他們的心思。
越是瞭解大秦的歷史,他越發的清楚,大秦何等的強大。
確實那位千古人皇嬴政,確實是非凡,絕對的帝王典範,把大秦帶到了恐怖的高度。
然而大秦能發展到如此的高度,可不單單靠著這位帝王,那些大臣,尤其是兩代的丞相,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呂不韋這位商界的聖人,如今的商戶,能有如今的地位,實際上也多虧了這位商家聖人了。
這個世界,商聖可不再是范蠡,而是大秦這位丞相,他以一己之力,將商家提升到了很高的地位。
雖說商家沒有獨有的修煉之道,但是商家的能力,卻可以疏通一個帝國的交流,尤其是各行各業的發展,離不開商家的推動。
大秦以法家治國,但是整個國家內部行業卻是非常的繁華,也是離不開商家的。
即使到了如今的劉漢,獨尊儒術,但是商業依然非常的繁茂,甚至更勝一籌。
商人不能做官,那也是形同虛設,而且儒商,在劉漢也是有不低的地位的。
至於另一位法家的巨頭李斯,也是令諸葛亮十分的敬佩。
儘管諸葛亮學的是儒家,但是他卻清楚的知道,儒家治國,效果根本沒多少,即使如今的劉漢用的是儒家,實際上卻依然是外儒內法罷了。
儒家最大的優點,就是匯聚百家,吸收其他諸子百家。
當然了,對於法家,諸葛亮也有不好的看法,那就是弱民之策,在他看來,並不是很好的選擇。
諸葛亮覺得,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不僅是軍隊,確實大秦強大無比,一統天下,成為了九州絕代的王朝。
大秦的軍隊,甚至可以和神仙大戰。
然而諸葛亮看來,大秦依然沒有將全部的力量發揮出來,確實大秦的軍隊,達到上億。
但是那又如何,整個大秦,數千億的人口,這一股力量,大秦僅僅是用掉了千分之一,甚至只是萬分之一罷了。
弱民之策,億萬的百姓,沒有貢獻出應有的力量,小民雖小,一旦聚集起來,也可以發揮可怕的力量。
一個帝國,軍隊是一方面,如果當年的大秦,人人如龍,那麼大秦的力量,恐怕會更加的可怕。
但是可惜法家,重點是弱民。
當然諸葛亮也猜測出法家的擔心,一旦底層百姓都人人如龍,那肯定不好管理。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擁有了武力,就不好管理,甚至造反,就更容易了。
就如同修士,嚮往的永遠是自由,不願意被束縛,而法家重點就是一個束縛、規則、
只是在諸葛亮看來,這是可以嘗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