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韓國魅影在韓國電影界的地位愈發提升,輪到李東來的紀錄片上映,輕而易舉的拿下了超過半數的市場佔有額,加上同期其他電影影響力不足,才有李東來紀錄片的盛大首映。

但畢竟是靠粉絲刷票來的,想要取得更大的票房,還需要口碑。吸引非粉絲進入影院觀看才行。這就只能靠宣傳了。

除了李東來的紀錄片,韓國魅影上半年上映了兩部電影,繼續延續著“魅影出品、必屬精品”的品牌效應。金秀賢自簽約魅影之後,隱隱約約已經成為當家男星,成為韓國魅影最賺錢的藝人。”

所以安淑珍也趁熱打鐵,繼續安排他主演的電影《偉大而隱秘》,講述北韓間諜元柳煥(金秀賢飾)接受代號“赤壁花”的潛行任務,潛入京畿道富川的月亮村,在當地與村民們打成一片,並暗中收集南韓民眾的政治軍事傾向及理念,向北韓進行彙報。

元流煥作為間諜活動的最大原因除了是對祖國的忠誠,也是為了守護身在祖國自己母親的安全。因長時間的南韓生活及善良熱心的鄰居,讓他逐漸對自己的信念產生質疑。

元流煥與化身為吉他手併成為偶像歌手培訓生的黑龍組第三代組長李海浪(樸基雄飾)以及五星組第四代組長李海真(李玹雨飾)是影片中的三名花美男間諜,而他正是三人組中的領袖式人物。

影片主要講述以元流煥為首的南派間諜花美男三人組在南韓的經歷,以及他們被北韓拋棄後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沒什麼可說的。典型的韓國想象力,僅此而已。

但韓流明星的更新換代速度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花美男的吸引力在這個國家尤其厲害。

這次魅影同樣主打了金秀賢。獲得695萬人次的票房,算是不俗。

相比這部偶像電影,另外一部電影《七號房的禮物》表現要強勁的多。

韓國近年來“神片”迭出,《7號房的禮物》演員並不出名,講述的故事也十分平凡。只不過是講述父愛親情的故事,一個智障人士進入教導所7號房,這裡關押的有黑幫老大、詐騙犯等因各種各樣罪名進入教導所的犯人們。而智障的加入卻成為一個例外,7號房的犯人們要幫助他將女兒帶進外部人禁止的教導所中。

片中一眾男演員年齡加起來超過200歲,但卻因可愛女兒葛素媛的加入而變得父愛滿滿。

這是一部純粹的喜劇片。觀影人次卻達到1281萬,超過《超速緋聞》的紀錄,成為韓國史上票房最高的喜劇片,登上韓國影史票房榜的top3。

當時上映的時候。連魅影自己也沒想到會這麼火。

box等等,一而再再而三的看到這些黑馬電影出現在魅影公司,當真是要吐血了。

一次還有巧合的可能,二次是非常巧合,但是接二連三就是絕對的實力體現了。這種不靠陰謀詭計,不靠惡性炒作,光明正大競爭得來的票房,當真是不服不行。

這種成績。即使是韓國官方看到了,也無話可說。

當然。這也跟李東來一直秉承著精品的策略有關,只要有源源不斷的好電影,精品電影,才會出現好的票房。

而韓國電影延續去年開啟的“1億名觀眾時代”,2013年韓國電影僅僅上半年就創下了超過8000萬的觀影紀錄,預計全年會重新整理去年的過億紀錄,再次重新整理韓國電影史的新篇章。

而一直備受關注的魅影其他電影,也即將上市。最受期待的,當然是等待兩年之久的《雪國列車》,除此之外,《觀相》、《柏林》、《捉迷藏》、《恐怖直播》這些電影也會在下半年陸續上映。

李東來在公司簡單的開了幾個會,順便確定下半年的拍攝計劃。

“現在許多導演都來詢問,可否開拓中韓合拍片,因為我們魅影在中國公司也非常強大,所以找上我們是最方便的。”安淑珍開口說道。

李東來尋思一下,“有這種想法的導演很多嗎?”

“不能說很多,我接觸的一些有想法的導演倒不在少數。”安淑珍道:“這些年不乏吸引人眼球的“中韓合作”電影,由《八月照相館》導演許秦豪執導、嚴歌苓擔綱編劇的《危險關係》,堪稱其中“動靜最大的”。該片由中方公司全額出資,號稱制作費過億,並邀請到張東健、章紫怡、張白芝三位大牌明星加盟,豪華陣容備受矚目。雖然聲勢浩大,但電影票房在中國內地也只賣出6000多萬,口碑也不理想,多半投資都打了水漂,這對雙方創作者都是一個重大打擊。”

“最慘的大概還是《香氣》,由韓國明星樸施厚和中國女星陳燃主演,講述一段跨國戀情。作為樸施厚在‘強姦案風波’後復出的首部電影,該片在內地上映首日排片不到3%,沒幾天就慘淡下線,票房只有區區幾百萬。”

“要說真正賺到大錢的,也只有一部《分手合約》。是由中國演員彭于晏、白百何主演的這部小清新愛情片,憑藉2000萬人民幣的投資,最終卻取得1.9億票房,投資回報率超過200%!而韓國導演安兵基執導的驚悚片《筆仙》系列雖然已經拍了三部,也基本都是保本賺小錢。”

安淑珍分析的很詳細,李東來道:“其他韓國公司有動靜嗎?”

“有的!”卻是策劃部部長開的口,說道:“由shobox公司和中國華藝聯合出品的《大明猩》,製片成本據說高達2000萬美元。顯然是要大幹一場。”

李東來翻看著資料,知道這是一個避不開的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多。連美國都開始重心傾斜了。同樣身為亞洲人,有著很多相同的習俗,還有著同樣的黃色面板。韓國自然更加嚮往開拓中國市場。

一個巴掌拍不響,中韓電影人的深度合作,源自於雙方“互有需求”。俗話說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先說韓國這邊,幾乎所有電影導演都知道一個共同關注特點。那就是韓國本土電影市場太小,迫切需要向外擴張。而在距它僅一海之隔的中國,215億的年票房產量已排名全球第二。引發眾人垂涎。畢竟韓國電影上天的票房,也不過五個多億人命比,上千萬人次而已。可這個觀影人次放到中國,就根本不算什麼。隨便一個賣座大片就能達到這個數字。“因為你的觀眾總量是10多億,人家是5000萬,這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