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開荒(第1/2頁)
章節報錯
糧食這一塊的重要性,我們黎族亦是清楚,外面的糧食我們做不得主,但內裡我們黎族可聚合人手進行開荒。
當然開荒本身就是要做的,想要過好日子,田地就不能少!”
“直接說方案!”
大五指峰地區的開荒籌備,海口方面已經知道。
借開荒聚攏散落在外,戶數,人口較少的村落,配合“下鄉駐點”政策,與西河集中力量,規劃河流,集中開墾良田。
整套方案週期長達十年,計劃開荒土地十二萬多畝,整理大小河道水路八百多里,完工之後將集中興建城鎮六個,村級單位三十七個。
除自治區人口外,還需對外吸納三四萬人。
“我們的方案是。
每開荒一畝地,增三壇產量,分三年落實。
同時新開土地,每季度上報一次產量,繳納一次田稅。
以新增田畝稅為參照,每三元田畝稅,增一罈產量,有效期同樣是三年!
具體考核可由審計體系主持!”
王十三娘很乾脆,也很直白,就是要政策,要高層對黎族的傾斜。
不過這話說的並不讓人感到生厭。
因為所提要求,並不是單純的要,背後有黎族的付出與貢獻。
開荒,自古以來保境安民,增產糧食,添民富增國運的法子。
一畝田地,在農墾模式之下,一年三產可均產糧七石,八百多斤糧食,百畝就是八萬斤,千畝就是八十萬斤,大五指峰地區真要能在十年內開出十二萬畝,哪怕打個折,一年開一萬畝,穩定效果那也是剛剛的。
就這,政策上傾瀉一些,完全說的過去,畢竟黎族要的也不多,一畝一罈而已。
至於田稅,三元一罈,這比例控的也不錯。
開荒土地,並不是馬上有產,土地產出需經人呵護,不是說撒把種子就能等收成的。
海南有天氣條件加持,有了土地懶人也有飯吃,可單畝產出就少了。
加以田稅為標準,等於加了一條自我捆綁的鎖鏈,想要更多的酒水產量,黎族就必須對新開土地進行精耕細作,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田稅。
以目前瓊海的糧價,三塊一石。
及二成的田稅,一地每新增三元田稅,背後新增的產糧當在六石左右,差不多就是一畝地經一年精耕細作的產出。
兩相結合,說到底就是開一畝地,得三年六壇的份額。
要的真不多!
一番簡單的心算之後,朱允熥笑道,“可以,此方案我同意了,不過流程還是需要你們自己走,尤其是監管監控這一塊怎麼做,如何保證執行,這一信心你們要給出來!”
大五指牌甘蔗酒,作為大五指峰地區的產業支柱,產量上要是被限,影響的可不僅僅是直接得利者,還得有千千萬萬的農戶。
在無其他產業支撐的自治區。
自治區上交稅收要從酒廠裡來,基礎建設的資金要從酒廠的利益中取,說是甘蔗酒廠綁架了自治區都不為過。
王十三娘得了朱允熥的支援,自然是喜笑顏開。
產量的變通,林天麓以及其背後的海商得了利益,也沒什麼好說的。
接下來的一路視察,可謂是賓主相宜,唯朱允熥的心裡則不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