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了一眼禮單。

常向東最想送的就是工匠。

士農工商,四民之間的關係理應平等,當全面有序的發展。

但在歷史程序中,歷代中原王朝,無不只選了士農兩大階級,甭管是王朝初年的重農之策,還是皇朝中後期的養士風氣,神州的絕大多數利益,不過是在士農階級中滾動。

表面來看,長期的情況下,士族的生活遠比農業生產者來的好,老農民好似不曾得到過實惠。

但這忽略了數量談個體,士族多少人呢?農民又有多少人?

想要農業生產者,全都活得和士族一樣,要麼提升生產力,要麼革新工商業,不然再無第三法。

可偏偏工商就是被忽視的,是小娘養的,爹不親孃不愛。

瓊海眼下能發展得好,就是抓住了工商,不斷提升工商的社會地位,保障工商階級,給予工商階級足夠的上升空間,對於人才的看重達到一巔峰。

雖然各類移民政策沒有明確寫這些,但字裡行間,懂得都懂得。

移民官員招下一位工匠,就是要比招攬十位青壯獎勵多,當招到十里八鄉都認可的工匠,這類工匠往往會被請上馬車送走,若是那種有傳承技藝的,捏了某些法門的,更是會直通常向東的辦公桌。

可惜的是,有經驗,有技藝的匠人太少,要麼被大明工部所得,限制了自由,要麼就是因守不住手藝而混入茫茫人海中。

半年時間內西山招了一百四十多人,差不多已將南直隸搜刮了一遍,想要進一步擴大戰果,短期內根本沒戲。

至於走出南直隸,真當那些投靠瓊海的各路富商都是死的,沒張心眼的,等你去招人,雞毛都得不到。

“其實我一直都有一想法!”黃興也覺得這份禮單不夠重。

“講!”

“我在想要,中原成熟的匠人,要麼入了工部做事,要麼就是自己的營生,我們招攬都是各類因意外而破落的匠人,這類匠人不管在時候都是少數。

進了工部的匠人,我們找不到,也招不得!

可那些有營生的匠人,一門營生又有多豐厚,我看也就剛剛足夠一家吃喝,多也多不到哪裡去。

不跟我們走的原因有很多。

可如果,我們付錢讓他們幫我們培養學徒呢,不需要教授太多,一個基礎就可以了……”

啪!

不等黃興說話,常向東激動一巴掌空拍,響亮巴掌聲響起,“說的好啊,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有營生的工匠不願意走,各家有各家的理由,我們也不能強拉。

但是他們的生活……”

常向東臉上笑意燦爛,有營生又如何,活在重農重士的封建社會,註定工商群體的日子不好過。

自身沒有土地,只有一手工作,就算有鋪子,銷售物件多位窮人的匠人,一年能賺幾個錢?

敬業齋什麼都不缺,就是不缺銀子!1

代為培養,只要基礎,將暫時年輕太小,不適合南下的孤幼安排去學藝,匠人門多了一份營收,瓊海得一批有基礎的小學徒,這他媽是雙贏!

更關鍵是,藉此是能拉攏人的!

人心都是肉長的,長期接觸下石頭都可以焐熱。

同時也可深度瞭解匠人的手藝。

從一推三,常向東思路飛快。

“天才的主意,我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了!”常向東大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