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黎族開放,樂意拿出一些珍木來換取的資源與技術,可珍惜木材成長以十年為單位,這能成產業,但得利者終究是少數,而是週期太長!”

“那你覺得做藥材如何?”

看著遠處連綿起步森林,朱允熥想到一種方向。

珍惜樹木種植不現實,形成不了優勢支柱產業,但藥材能成嗎?

瓊海的氣候本就不錯。

後世海口中藥材種植規模雖無法和雲南,廣西兩省相比,可那也是相對的,就氣候水土,三七,天麻,茯苓都可種植,若能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絕對是一條極佳的出路,甚至三四十年內不需擔心被其他地區衝擊。

若是抓住這三四十年的時間,打通上下游,形成一整套的產業鏈,那就厲害了!

技術這一塊,中原來的那幫道人已經做了不少,觀瀾湖附近更是開了數百畝的藥園。

“別說,這還真能搞一搞,目前藥材這一塊非常吃緊,每年藥材採買一塊就要花費近百萬兩,接下來消耗勢必會隨著人口增多而變多。

若劇變來臨,我們不能自產藥材,問題會更大!”

朱允熥不提藥材的人工種植,群道們也不會去嘗試,畢竟大範圍,規模化,科學化種植藥材,古來就沒什麼記錄,印象中的藥材全都來自野外。

因藥材源自野外,量少而金貴,導致就算是最便宜的一副藥方,吃一療程,也足以讓普通人家陷入錢財緊張的困境,若是常年生病,則是再好的家底也扛不住。

為了採買中原藥材,陸家,周家,陳家,富家,發動了大量關係,一年所獲也只是剛剛夠。

可若是自治區內能搞規模化藥材種植,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試試?”

“我來和王十三娘溝通,然後再找王圭道長他們,要是能成,也就一兩年的時間,正好和我們預測的時間吻合!”

戰爭是最廢銀子的,大頭支出中的一塊就有傷藥,有可能的話,真沒人願意用石灰糊在傷口上。

有些話林天麓沒說,因為他知道朱允熥聽了不樂意。

相對於只顧自身的昏君,明君才是真的會花銷,其他暫時不好說,盡花錢這一項,朱允熥絕對碾壓歷朝君主。

論到花錢這一塊,朱允熥是真的能花,會花!

一個大食堂,解決了瓊海半數百姓,七成青壯的吃飯問題,也就是瓊海的風水好,農墾隊不斷開墾土地,海貨,養殖業逐漸起來,要是沒這些全部靠買賣,一天沒個千百兩白銀根本扛不住。

就算他二千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就是七十萬兩,這還是往少了算的。

配套醫療,衣帽,教育,這些最基礎的,瓊海財政上一年怎麼也要花掉兩百萬兩白銀。

更別說還有其他的政務消耗。

洪武二十九年的年報還沒出來,僅三季度匯總,過去九個月,瓊海上上下下財政支出累積已達六百七十四萬兩。

四季度還要算一場豐收節慶典消耗,全年財政花銷已經往一千萬兩衝刺。

瓊海支出的這一千萬兩,與中原稅收的一千萬兩,統計範圍,統計演算法肯定不一樣,但再怎麼對比,這依舊一個讓人頭皮發麻,背脊生寒的數字。

更可怕的是,在這種一股腦往外花錢的情況下,瓊海的財政僅靠著海外貿易,酒水,蔗糖,肥皂,珍木兜售出現了天量結餘。

真結餘,非粉飾!

自敬業大航線開發出來後,天地之間的財富如同潮水一般湧入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