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月俸(第2/2頁)
章節報錯
瓊海施行的間接稅,而不是直接稅。
間接稅與直接稅,最大的區分就是收稅的來源是否容易轉嫁。
兩種收稅的模式各有優劣。
後世全球稅收模式,東方國家多以間接稅為主,西方國家則多以直接稅,朱允熥這種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穿越客,在收稅上自然要照搬符合自身的案例。
“收稅這上面,沒人敢做手腳!
要知道,未來一段時間盯著商業街的人可有不少,如果現在百抽七的稅率都不願意繳納,那他們也必要在我瓊海混了!”解縉殺意騰騰的說道。
天知道為了收稅,瓊海內閣做了多少準備!
實踐出真知,格局凝氣魄。
歷經六千五百萬年的生命演化,除一代代積累下的學識不同,無論是生理機構,還是腦域結構上,古人和現代人並沒區別。
後世有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古代其實都有。
古人高度比後世低,只因基礎站位太低!
三年踐行,行知合一,自我思考,瓊海中高層的思想早就不需朱允熥再開拓,只要把控好了方向就行。
君不與民爭利?
這話在中原是君王的行事準繩,為名教的堅持,但在瓊海聽聽就是了。
君王不取稅與民間,國無餘財何以基建?何以普惠教育?興盛醫療?
君子恥與談利?
這言論在不少新式官員看來更是一個笑話,小利為財,無財何以讓自身活的更好,大利為名,真要恥談名利,那你還追求毛線個修身治國平天下,歸根到底不過是對百姓思想的禁錮!
一千多年的歲月,孔夫子的屍骸都早已不在,皇朝都更替了幾輪,如今還要死抱儒學經意,這是太看得起孔夫子,還是太小看了今世人?
萬事萬物都在變,向善從善之心可以不變,但其他的東西必須得變,唯變方能見生機!
格局徹底開啟,很多東西都不需要朱允熥去推動,自下而上一陣陣思想思潮湧現,往後的變革速度只會越來越快。
這些年來,表面的繁華之下,除開永遠收不上來的民稅外,更改最多就是各類規章和法典,就解淪之前的彙報,僅今年洪武二十八年,下面提出來的法案修改與補充條款累積已有一百四十多條,這還是層層稽核透過的,要是沒有刪減過程,總數可能破千。
這是法案,是立法會經過一年多的爭論,最終才敲定下來的,這才過去多久就需要打補丁,有此可見瓊海基層的變化有多劇烈。
當然出現這種局面,也和朱允熥設計的框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