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提議(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平,公正的司法基礎,配合大而廣的框架,如四大體系一樣,所需填充的內容太多,與其事事由朱允熥考慮在前,然後讓人接受,不如選擇自內向外,自下而上的補充和完善。
同樣一部法典,內容相同。
集合眾人意願而成,顯然要比他人制定來的更容易讓人接受!
“三爺,你看這個時間也不早了,不如將用餐安排在商業街如何?”解縉提議道。
紙面的統計需要時間!
與其無聊的在這等著,做不了別的事,不如親自下去看看,反正商業街距離行政中心不遠。
走兩步,一可解決中飯,二能給心靈吃上定心丸。
至於安全問題,更不需要關心。
以他們在民間的威望,真要遇上什麼危險,一聲大吼便可引來無數人助拳。
“這不太好吧,如今百姓見過大王的次數不少,現在去商業街,恐引發騷亂!”相對於大膽的解縉,解淪更為保守。
“大哥你想的太多,百姓剛領完錢,最快的一批到商業街也要比我們晚一些,到了商業街我們直上功德樓,依窗而看,就算有騷亂也會很快平息!”解縉反駁道。
商業街的規劃,幾乎隨著商業街第一鏟落下而開始。
全長六百米的商業街,坐落與舊城東門,與行政中心的中間地段,兩側樓宇各有特色,匯聚了各地商賈,每隔百米起兩高樓,而坐落在商業街核心地段的功德樓,更是工部集大成之作,樓高九重,若是沒有遮攔,在行政中心露臺便可看到樓頂。
為了功德樓開業,拿下功德樓十年經營權的富林記陳家,更是從揚州挖來數位淮揚菜的大廚掌勺。
一開始大廚們來,是為還上陳家的恩情,以及看上了陳家的錢。
可當舉家搬入瓊海後,大廚們的心思早就變了。
做人!
多麼簡單而樸素的需求,可在中原‘廚’為下九流,就算成了大廚,名傳揚州的大廚,他們的子弟依舊無法讀書,需寄與商賈,士族之下。
唯一的發展上限,就是自身積累一部分財富後,尋一地開私廚經營。
可私廚的標籤為商,亦是看不到出頭之日。
更何況,解身不是那麼容易解的,不少人的戶籍乾脆就是奴,連普通百姓都不算!
“可以是可以,但這錢誰出?”
想到以鮮著稱的淮揚菜,朱允熥不由舔了舔舌頭。
八大菜系的說法源自於清末民初這沒錯,但這不代表之前就沒淮揚菜。
以揚州而發源地,接運河水運,鹽業向外擴散的淮揚菜,其雛形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時期,成型則在隋唐,進入明朝之後更是因得朱元璋喜愛而逐漸傳遍江南。
長江三鮮,鰣魚,刀魚,鮰魚,更是隨著淮揚菜的傳播而廣為流傳。
聞言,解縉不由一愣,僵僵的說道,“我出行了吧!”
“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去吃上一會!”說罷,朱允熥拍了拍屁股起身。
看的解縉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