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配套措施(第2/2頁)
章節報錯
相對於軍機體系的快速健全,只要不是傻子皆清楚瓊海的行政,司法體系想要完善,註定是一極為漫長的過程。
只因這裡面涉及到社會體制的改造,人員思想的變遷,想在這上面求快,求速,最終結果都會摔成傻子。
下鄉駐點,是一個新的開始,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好在朱允熥與他們都還年輕,大家都有時間與心思去等待。
“要是沒問題,就乘早下發,爭取十月前就將人員安排好!”朱允熥笑道。
天賦這東西真實存在。
瓊海是沒有科舉,但職級考核何嘗不是科舉的變種加強版?
科舉會淘汰很多東西,職級考核所淘汰只會更多,但怎麼做也僅僅只是保證了一個下限。
“肯定沒問題,但這一波下去怎麼多人,我們各部門想補充人手就難了!”解縉苦笑道。
缺人的話題怎麼也跑不掉。
要是沒有這套計劃,今年的九月
“大王一回來,各類改革的力度愈發深入。
時至今日,我們宋家若還不能有所表現,只怕……”
宋家一位長老話沒說完,可意思大家都已經聽出來了
人類社會之所以形成以血脈而紐帶的家族,不過是在面對風險之時,下意識的抱團。
一人的力量不夠,那就凝聚一族的力量。
封建時代王朝很多安民政策,地方家族內部實際上都有,就說大明先行的“義倉”制度,就分官辦,民辦兩種
官辦,以朝廷的名義將豐年多餘的糧食聚集,交由地方社司管理,荒年的時開倉放糧供給一地百姓使用。
民辦則多以家族為單位,越是龐大的家族,所承辦的家族義倉記憶體糧也就越多,有了這模式地方大家族,除開糧食之外,包括嫁娶,喪事等一系列,家族都會出錢出力,總不至於到最後餓死。
可這樣的制度先天存有缺陷,力量太弱,所能涉及的範圍太狹小,往往只能救急而無法長久存在。
同時隨著管理時間不斷變長,總會出現一些私心較重的人,導致整個制度變味。
宋家整體沒問題,可終究存在制度下得利者,如宋柏星之流,因嫡系的出身從小獲得家族的供養,也有失利者比如家族中孤寡。
沒得選忍就忍了,反正也不至於餓死。
可現在瓊海選擇不要太多,同姓之間憑什麼你讀書寫字,吃香喝辣,未來考公做官,而我做老牛當老狗,吃慷喝稀,攢下一點財富死後傳不了子孫,還要收歸家族?
沒這個道理,那就不在家族混了!
反正瓊海開辦了大食堂,只要肯幹照樣餓不死!
是為了自己混,還是為家族幹,是人都會選擇。
“哎!”
一聲聲嘆息在祠堂內響起,想到這三年的變化,宋家家老無不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夠了!”
宋家老爺子看著下面哀聲嘆息的眾人,“終究是流著相同的血液,祭司同樣的祖先,他們是我們族人,不是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