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配套措施(第1/2頁)
章節報錯
縣一級,首府下設六縣,次府下五縣,亞龍灣自治區下二縣外,餘者三府兩自具設四縣,合三十三個縣。
面對這麼大的範圍,涉及到這麼多的人口,以及對應基礎配套措施修建,但凡有腦子有都知道,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故而在此黃子澄提出第二策,階段性試點推廣。
試點階段為三年,以海口,三亞,大五指峰為初試點。
有了基礎再逐漸推行。
……
範圍說完,目的這一塊黃子澄則一筆帶過,在場都是核心成員,要是目的為何都不知道,那也沒必要坐在這了。
人員的情況也一樣,建立與司法考試後提出,那人員肯定是透過者。
兩大要素一筆帶過,接下來內容才是第二關鍵點。
人員職權與對應的配給!
職權上,黃子澄非常明確,一應下鄉駐點人員與地上只有職,沒有權。
他們下鄉是為了服務,是去宣講瓊海的政策,普及法制,推廣工部新式農具,調動百姓耕種的積極性,當然發現不法行為,他們也有對基層的監督權利,對此行政,司法,審計體系將組建一個聯合小組進行對接。
服務年限則為兩屆三年,一屆十八個月,服務結束後可獲得三月休假,跟著換一個地方再服務一屆,服務期內一應人員享受戌級待遇,休假也包括其中。
付出怎麼多?
好處自然也不會少,對此黃子澄提到了公務員制。
公務員制度的出現,針對於吏員這一層。
吏員看似位卑,但其卻為九品正中制下的盲點,一個自九品正中制建立後就存在的體系bug。
吏員無法晉升,可得位之後其位長久,為避免官員隨意針對吏員下手霍亂地方,吏員的罷免需要走很長的流程,這導致往往官員一屆任期結束,都無法開掉任何一位吏員,加上古代父傳子,子傳孫的模式,一地家族只要經營有善,吏員之位往往是可以代代相傳的。
在這種模式下,一朝歷經百年歲月,中央高層往往在面對日益龐大計程車族階級的同事,還需顧忌經營了百年的吏員階級。
此類情況與宋朝發展到極致,尤其是充斥了大量吏員的三司。
宋朝三司是什麼地方?
有腦子都知道,可就是在三司中,一系列吏員家族差點將此架空。
眼下瓊海沒出這情況,可若是不做針對性的改革此,百年後難保不會重現吏員階級尾大不掉的情況!
公務員制的出現,是對現行配給制的完善與補充。
此制度的出現,最先明確就是吏員的晉升和流轉,次為退休政策。
晉升流轉好說,前者是希望,避免吏員在某職務上待得時間太長,而退休政策則為保障。
現在瓊海空位還很多,晉升空間巨大,可隨著時間流逝,空位勢必越來越少,後來者的晉升空間越發狹小,八成人終其一生都未必有晉升的機會,為了避免吏員階級出現問題,退休政策就成了關鍵。
伴隨著黃子澄一點點講開,一套新的模式逐漸出現。
淘汰與晉升並存。
初級考試為初選,職級上不去的先下鄉蹲點,積累經驗和學識,以年限考核獲得加分項,然後參與公務員考核進入官場。
進入官場後再去尋求立功,嘉獎的機會,最終獲得推薦,教育部考試成為官員。
……
“整體的方向大概就這些,這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數年,十數年方能最後確立!”黃子澄合上公文夾,場內響起一陣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