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新春晚會上就爆出土改方向,到了七月還沒正式落下,據解縉反饋的訊息,海口境內不少人認為,土改方案可能已經胎死腹中。

若是不能在短時間將土改落實下去,下次想要在做土改就會變得更麻煩!

“全面土改不現實!”

揉了揉眉心,朱允熥倍感頭疼。

年初傳出訊息,為什麼沒去做,一是因為他本人不在瓊海國內,大家心中沒底;二則是瓊海國財政拿不出那麼多錢!

瓊海的地價放在那,一畝地是沒幾個子,可全收海口的土地,丟出去那就不是幾萬兩,十幾萬兩的事,沒個三五十萬兩根本無法覆蓋。

墾荒三年多了,在農耕軍團的推動下,開墾荒地八萬多畝,這是三年的結果,而海口原先的土地基數則有六十多萬畝,每戶平均下來四十多畝。

四十多畝地,看上去很多,但考慮到畝產,配套措施,賦稅,實際產出也就是夠百姓吃飽的,更何況平均不是中位數,更多百姓耕種是他人之地。

除非瓊海國舍地主階級強行推動土地改革,不然就得出錢,市價打個折扣這亦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可強行土改,便破壞了依法治國的根本。

因此只能掏錢!

“錢有了,也不能一波砸下去,建立海事局就是為了收錢,避免民間資金太多,激發購買力,導致物價飛漲。

眼下土改也是如此,沒有海量物資補充,眼下薄弱的物價體系,勢必會導致大量財富外流!”

古代的經濟體系有多薄弱,後世人很難想象。

永樂年間三寶太監下西洋,僅海量的海外香料,就崩了永樂年間的物價,為此沒有辦法的朱棣,更是連出昏招,以香料為財富,代替寶鈔發放俸祿,就這堆積成山的香料,在土木堡之變後還拿出來做為賠償,贖回了那位傻蛋皇帝。

聽上去非常的不可思議。

三寶下西洋,船隻再多,運載再大,香料的總量終究有數,怎麼可能需要消耗十幾年年?

後世隨隨便便一艘遠洋海輪,一波運輸的量都能蓋過七下西洋的總和。

實乃是體系太薄弱。

經濟窪地,體量一大就要氾濫。

這幾年間朱允熥做了很多,廣度鋪開了,可深度還沒挖,根本沒有個蓄積的空間。

“先找地方試點吧!”

手放在桌面上,朱允熥轉動身子看向身後瓊海界圖,這幅花費了一年多時間,數十位的繪畫高手,上百位測量人員,最終總繪的瓊海國地界圖,清楚的標明瞭瓊海國境內各個村落,鄉鎮的方位。

“葛海村,封為開國六鎮,吞併周邊五村……”

朱允熥摘下葛海村的標籤,小牌子放在手中認真檢視,“戶七百四十二戶,人口三千九百一十三,可耕種土地兩萬九千多畝,可開墾土地三萬三千畝!”

地多人少的情況,只要不是人口大省歷來都是如此。

不合並還看不出來,可一經合併問題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