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與中原在紙鈔問題上所需面臨的問題差不多,缺銅少銀更少金。

各方勢力,外加石碌鐵礦,堆出來的紙面儲存量看上去極多。

可問題是,伴隨著海外貿易的擴張,金銀是有可能外流的,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是流入狀態。

這情況在宋朝海貿中就出現。

大量的白銀流入,海量的銅錢流出,短時間內問題不大,長時間必然出現問題,故而要推出紙鈔。

紙鈔面值與紙鈔生產過程形成的差額,朱允熥不可能讓瓊海百姓來添,但讓海外土著,西方商人來添補則無半點心理壓力,只要象徵種花文明的大明,瓊海國夠強,財富上的掠奪世界不過只是一個開始。

“一分對等於一文,十分等於一角,百分等於一元,一貫等於十元!

據審計體系的審計,瓊海國內日常使用銅錢數目,在七至十五文之間,這是剔除了一日三餐後的結果。

因此設計面值,第一面值肯定一分,不過需求量極大,審計給出的估算,僅在海口一地流通,至少需要印數三百萬張,全島流通預計八百萬張,若是計算外流,第一次印數至少要達到一千兩百萬張。

每張虧損一分三錢,合計虧損在一萬六千貫左右,並越印越虧!

若是在油墨上再新增一點技術的話,虧損可能會達到高大三四萬兩,短時間內無法完成!

所以最終結論,一分錢無法成為第一面值!”沈秀和一點點解釋道。

一千兩百萬張紙鈔,聽上去很感覺很恐怖,但實際價值真的不大,摺合成白銀的不過一萬兩千兩而已。

瓊海人口如今破百萬,均攤下來一人十二張,這很多嗎?

太少了,真的太少了!

就算結合其他面值,那也是完全不夠用的。

朱允熥微微皺眉,“所以你們得出的結論是全面紙幣化無法執行?”

“最關鍵倒不是單張一分錢印數成本,而是印數效率,機器全開一日印數三萬張已經是極限,一千兩百萬張紙鈔,這需四百日不間斷的執行!”林天麓補充道。

“那麼你們的方案!”

“加銅線,上特殊油墨,直接印數一角面值的紙鈔,單張造價大概在八文七錢左右,每張賺一分三錢,首批印數三百萬張,合三萬兩白銀。

第二面值為二角,銅錢做出有明顯有手感的圖案,單張造價十七文三錢,首批印數兩百萬張,合四萬兩白銀。

第三面值為五角,銅線製圖案複雜化,單張造價三十二文一錢,首批印數一百萬張,合五萬兩白銀。

第四面值為一元,紙內加麻混合質地,銅線排列成面值,單張造價六十一文四錢,首批印數五十萬張,合五萬兩白銀。

按照此方案,洪武二十九年早期可全部印數完成!”

“先攻克我的要求,然後做出成品!”

揉了揉眉心,朱允熥只感覺麻煩,非常的麻煩!

可偏偏又不得不做!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再說……

林天麓,沈秀和離開,關於制鈔的事算是告一段落,但這不代表今天就沒事等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