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把握全域性(第2/2頁)
章節報錯
蒙學最高三年,招收物件為五歲以上,八歲以下,三年內完成蒙學教育,每年都可以透過考試積攢學分,三年後學分足夠者升入鴻學。
鴻學四年,按照朱允熥制定的學科,以學分制完成學業,四年不成者往後每年學費加倍最多讀到六年,得全學分者給予畢業,屆時會銜接大學。
這樣的設定和後世不同,不是朱允熥不想依靠後世現成教育體系的分級。
實乃古代十三四歲就算成年,同時也沒那麼多東西可以教,就算是古代讀書人十四五歲也該結婚了,畢竟古人的平均壽命也就三十多歲。
能搞出七年的基中階學年,已經是朱允熥努力後的結果。
與其浪費時間在基礎的學業中,不如今早完成人才選拔,有繼續學習能力進入大學,沒能力盡早出來做工。
“大學之後,夜校也會搬入大學堂?”
“已經做出安排了,蒙學階段我們不安排住校,所以晚上開課完全可以!”郭清說道。
“教師這一塊怎麼安排?”
有學校,有人,有教材,但教師也是關鍵,朱允熥乾脆問明一切。
“目前大學堂的教師有八十三人。
原夜校教室調來十二人,夜校優秀學生二十五人,閣皂山道長來了十人,都是認可我們教學的人,將掌握大學堂各個管理部門。
至於剩下三十六人,都是原瓊州本地的私塾老師,已經透過了考核,也瞭解了他們過去經歷,加入大學堂之後他們將負責蒙學教學,慢慢的接觸鴻學這一塊,爭取在一到兩年內完成對他們的轉變!”
頓了頓,郭清補充道,“除開教員之外,大學堂其他崗位上還有一百七十人,這樣的配置已經大體可以滿足如今的教學工作!”
“很好!”
自己人不夠就找人,尤其是轉變兩個字更是讓朱允熥滿意。
“除開教學之外,伙食這一塊也要抓好,鴻學班的教學除學習之外,還需多參與勞作!”
“明白!”
朱允熥一系的人,如何不明白朱允熥對這一塊的看重。
“很多人對於老師都存在敬意,這種敬意我不排斥,但告訴那些私塾先生,既然拿了我朱允熥的東西,就別再從孩子家長手中拿什麼,他們是來教學的,不是來收禮的,這一點你要關注,一切不公平的產物都不要出現在學校,讀書的地方還是乾淨一點為好!”
教員的配給至少都是丙級。
丙級,每月稻米三十斤,魚獲十斤,鹽油各一斤,摺合成銀錢一月也有三百文左右,加上吃喝不愁,在瓊州這地方真的不差了。
“對於此事我會抓緊!”
郭清點頭道,讀書就是讀書,不是讓你搞事了。
真要人搞事,清理了也就是!
“看看校舍吧!”
朱允熥推開一扇校舍門,窗明几淨是沒有的,但整體也是乾淨利索,一張張實木的課桌顯然也是用了心思。
窗戶雖然只是簡單的木條,但窗外的屋簷也可以遮住風雨,採光方面做的不錯。
瓊州本身就沒有冬天,這樣半開放的方式亦是極好。
“做工很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