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多大族,曲阜孔家更……”

“不可,曲阜孔家乃聖人之後,當朝衍聖公,就算孔家有糧並願意獻出來,但別忘衍聖公一脈已經賑濟災民多年,本姓族人亦是不少,恐怕難以拿出多少!”朱允炆當即打斷李景隆的話。

讀書人怎麼能動孔府的東西呢?

這不是欺師滅祖嗎?

“衍聖公一脈的確操勞太多,存糧恐也不多,但我說的並不止衍聖公一家,殿下別忘了瓊州那一位可是一直在山東境內活動,去歲陸陸續續遷徙萬人南下!”李景隆笑道。

“這樣不好吧?”

為孔家解釋不少,輪到朱允熥這邊,看似拒絕實則朱允炆的意思已經流露出來,不過是面子上不好過。

“朱允熥那庶子,乃是殿下親弟,我大明吳王,享受大明百姓十餘年的饋養,如今我大明百姓遭災,分出一些糧食本就是他應該做的,更何況這也是在幫殿下您啊,我相信就算瓊海王知道,也不會多說什麼!”

李景隆一副老子是站在你這邊的,你就別猶豫的樣子看著朱允炆。

“理是這個理,但瓊州疲敝,允熥壓力也是極大,去歲遷徙萬人,如今在為汶河百姓計,恐……”朱允炆惺惺作態道。

“瓊海王的糧食本身就是遷徙百姓準備,他付出糧食幫殿下賑濟災民,殿下就幫他招攬災民南下就是了,此過程或許消耗會比過去大,不過我相信瓊海王不會多說什麼!”

李景隆淡淡的笑道。

“百姓遷徙!”

“汶河真要決堤,水患遍地,不知有多少田畝要侵沒,殿下對水患瞭解不多,恐怕還不知道水患吞沒的良田,就算水患結束,留下的土地不經三四年的休整,亦是沒有辦法耕種的,加之事後修繕河道還需要時間。

我們的糧食只能救他們一時,卻無法救他們多年,不如將這些吃糧眾多的百姓轉移,既給他們活路,我們也可少些吃白飯的嘴。

然後殿下再召集人手修繕河堤,不出幾個月,就可以功成折返京城!”

李景隆一點點分析道。

“允炆不求什麼,只希望能活更多的百姓,景隆兄既然已經有成熟的想法,接下來就拜託景隆兄了!”

說完,朱允炆朝著李景隆拜倒。

“殿下客氣了,這是要折煞我李景隆啊,能為殿下計,乃我李家的榮幸!”李景隆當即起身回禮道。

一時之間,一場君臣相依的畫面出現在客廳內。

“往後,允炆與景隆兄無需如此!”朱允炆扶起李景隆,臉上露出責怪之色,彷彿在責怪李景隆將兩人之間關係搞的分生。

“殿下是君,李景隆不管如何都是殿下臣子,禮不可廢!”李景隆提醒道。

“罷了,罷了,隨便景隆兄,你做事我放心,不過為了百姓計,我當和衍聖公交流一番,希望衍聖公同樣能為百姓多做一些事情!”

“衍聖公仁義,孔家名門,比如不會讓殿下失望,不過還是不要過於苛刻!”

“本王明白!”

朱允炆點了點頭。

兩人又商議了一陣,朱允炆緩緩走出客廳朝著孔府主院走去。

……

“什麼個玩意?”

看到盯著朱允炆離開的僕人回來,李景隆指著剛才朱允炆坐的位置,“丟了,丟了,全給爺丟了,看的爺噁心!”

“至於的後面是不是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