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平復之後,徐妙錦放下韁繩,朝著朱允熥抱拳以道,“不管怎麼樣,多謝兄弟提醒,不然真要壞了事,你剛才說要去江東橋選地營造工坊,安置難民,可否方便帶許某一個?”

“……”

“不方便嗎?”徐妙錦追問道。

“方便,當然方便,我可是聽常大人說過,災民能活過這個冬季,與公子有極大的關係,我本就是一個選址工作,若是不棄,那就一起好了!”

短暫的思考之後,朱允熥直接回應道。

後世的江東橋外是什麼場景

朱允熥不知道因為沒去過,但想來應該建設的不錯!

但如今的江東橋,則是生機與破落同存。

生機在於貨運中心從莫愁湖一代遷徙而來,碼頭興建,倉儲興建,大量的勞力分佈著這片土地上。

破落在於當年的戰火,縱然距離那場大戰已經有三十多年,但依稀能看到早年的痕跡。

血與火落在這片土地上,無數良田化為荒地。

踏過石橋進入江心灘,朱允熥一行人立馬吸引來了無數目光,這些人中不少是負責中介的商客,但當看清楚朱允熥一行人的行頭後,紛紛表示打擾了……

老百姓有老百姓的狡猾,和處事思維,什麼人可以接觸,什麼人不能接觸心裡還是有數的。

“這個地方怎麼想到的,看樣子很不錯啊!”

徐妙錦也只是聽說過江東橋,卻從沒踏上這片土地,沒辦法誰讓此地距離南京城略遠,還在城郭江東門之外,屬於郊區外的郊區,要不是貨運方便,這個時代沒事誰願意跑這?

”做生意的,總有耳目!”朱允熥解釋道,同時也在觀察仔細。

江東橋一帶自明建立之後,便逐漸成為江南的水運,貨物中心,米糧,木材的集散地,覆蓋整個南直隸,外帶浙江,江西,山西等地。

是明中後期湖廣稻米進入運河重要的據點。

堪輿圖上看感受難以深刻,實地參考之後卻是發現不一般,的確是個好位置,整個江心灘都可以停靠,而且一張石橋就已經聯通,陸運基礎發達。

此地的發展只在於想與不想,只要上位者想便可以發展起來。

將紡紗工坊修建在這裡,便可以坐擁區位優勢,輻射大半個中原,最為關鍵的是,土地也可以利用起來。

“你們是打算將棉花洗滌全都放在這裡?”

徐妙錦衝動但不是傻,到了目的地第一眼就明白過來,吳王府這是要做什麼,看來之前說的不像是在騙人,朱允熥等人確實沒有將災民忘記,將災民忘記的是那幫戶部的蟲豸。

“不僅僅是洗滌!”

朱允熥搖頭,他心裡沒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反倒主張女人能頂半邊天,現實中這許家假小子也是幫了不少大忙,年前洗滌的最後一批棉花,就是她找人吃下的,“棉布你也接觸過了,無論是質地還是保暖效果都比麻布更好,價值只比麻布稍微貴了一點,如果操作得當,與麻布,絲綢之間搶佔出一定比例,便可以帶動巨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