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勞有所得(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三類為經濟田,何為經濟田,簡單的說就是產出的不是糧食,如桑田,甘蔗田,棉花田之類,這一塊審批會很嚴格,稅收也會相對很重,相對於交給農民來處理,我們會交給商人,讓商人來承包,同時規定商人在僱傭農民的時候,給予最低的收入標準,保證勞有所得!
當然這些只是理論,還需要實踐,沒有五六年的時間不會徹底鋪開,最多先行挑選幾個村子進行實驗。
問題會在這個過程中解決,絕對不會讓農民受到半點傷害!”
土地改革是必須的,也是必須堅定落實的。
印度的例子在那裡,朱允熥在這一塊就不會抱有幻想!
“這樣一來,其實也不錯,想成地主也可以租聘農業田,就是無法傳家了?”有人想到。
“想傳家也簡單,積攢財富繼續租就是了,這方面律法上會有限制,給予原租聘的一方優先的租聘權,而且農業田這一塊不是誰想租就可以租的,必須要是會農耕,懂農耕的人。
比如說葛春蘭,農墾隊出生,擅長耕種,懂得耕種,會組織人手,保證產出,那她要租聘我們就會有可能多給一點土地,減少一點賦稅,畢竟吃飯才是第一問題!”溫太安直接舉例道。
“有道理,民以食為天,土地不能亂來!”
“這麼說的話,在這三類土地中,也會有限制!”
“這樣像是我們這樣的人就安全的,只是老一輩的地主可能要沒法接受!”
……
能受到表彰的,無一不是近年來成長快速,腦子靈動的人,一下子就看出這一套的好處,以及這一套所需面對的問題。
地主!
瓊州原有的地主,恐怕會是巨大的阻力。
再窮的地方也有富人,在富的地方也有窮人,村村都有地主的存在,甚至有些地主包了整個村子的土地。
“所以這又回到了教育上,透過教育開啟眼見,讓地主的目光落到其他可以獲得更多財富的地方,那麼土地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就會降低,從而減緩在這過程中的阻礙,這是一個體系的變化,我也只是聽到訊息,具體還需要等到大王回來!”
溫太安今天能在這說這些,絕不可能是大嘴巴,必然得到了什麼暗示。
在座也是不笨,心中隱隱有一種,這一套方案,今夜絕對不會只有此地再說,其他的地方必然也會有傳出……
“這那是鬧新春晚會,這簡直就是翻天大會!”
曲終人散,宴會結束,葛海帶著妻子兒子走出會場。
身為官員他們是最後離開的,但何嘗不是被這這場晚宴衝擊的最狠的一撥人。
什麼二等功!
什麼轉升二級督辦!
都沒會場中下傳遞出來的資訊重要。
需要解讀,關注的東西太多。
開國六鎮,先進村,土地改革……兩明一暗,傻子都知道這些政策落實之後,必將會讓逐漸平靜的瓊海國再次沸騰起來,大王的意志必然在這個過程中,延伸進瓊海國每一個角落!
反對是不可能!
身為得益者,受到新式思想衝擊最多的一批人,葛海對於這樣的改革只會從內心支援,只是與個人而言,葛海覺得上層著急了,節奏開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