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二深,下寬三十,上寬一米一的水泥溝渠,一八橫八縱的方式,總計鋪設長度達到90裡,澆灌土地一萬畝。

對內對外還有小型泥渠,構成十一橫十三縱的灌溉地形,夏收結束後,可墾種面積將達到驚人的兩萬二千畝。

“目前這算什麼,接下來七千五百五地,兩萬多石的糧食收割才是關鍵!”黃子澄笑了笑。

勞力的熟練,是的這三月的收穫比過去五個月還要大,加上水泥溝渠這種半永久的裝置,只要水資源充足水田的產出將不是問題。

但收割,晾曬卻都有問題。

“根據我的計算,按照一人一日半畝地的收割,三日之內完成,依靠現有的農耕勞力完成收割是綽綽有餘的,可稻米晾曬才是關鍵,各村的晾曬場老百姓需要,而我們這一塊準備的並不多!”

不經過晾曬,稻米就難以入倉,倉促入場也會因氣候而發黴。

更為關鍵的是,晾曬過程中要看天色,瓊州水汽太重,每日幾乎都有雨水落下,這一塊不知道要憑添多少麻煩。

“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朱允熥微微皺眉。

兩萬石不算多,單單是滿足每日大食堂的消耗,這點糧食七八十日就可以吃光,甚至支撐不到下一波豐收,只能說有了這波收穫,一切都不同了。

加上馬上要開建的道路,朱允熥也需要幫商眾墊付一筆,可能晾曬結束之後就會支出。

可稻米還是要曬得。

“兩個思路,第一藉助碼頭的水泥平面晾曬,經過這些日子的鋪設,碼頭倉庫附近水密地面有百畝之闊,第二就是抓緊時間鋪設水泥大曬場,這曬場可以佈置在新城的行政區附近,平日可以建成休息之地,晾曬之時成為晾曬場,附近再建幾個糧倉,短時間應該可以滿足了!”黃子澄顯然已經思考過了。

“既然有考慮,那就開始做吧,收割還有十幾天應該來得及!還有什麼事?”

黃子澄已經開始自己思考,甚至自己謀劃,這很好朱允熥自然不會打擊他, 直接應承下來。

“道路開建這一塊,中原的商眾已經再催促,希望豐收之後可先調派一萬五千石糧食提供給他們,另外他們保證兩月之內會有三萬石稻米抵達開州,另有四千石直接進入南渡河碼頭!”

“支應的過來嗎?”

“勉強可以支應!”

“既然是勉強那就壓縮一點,先墊付一萬石,等到他們稻米到了開州再說,另外允許他們在萬州等地購買糧食。”

朱允熥肯定是要先保證基礎盤,不足部分讓他們在瓊州買好了,反正那些商賈都不缺錢。

“可以!”

想了想,黃子澄點頭道,“我這就和他們交代!”

“國主,找我?”

林天麓再次抵達瓊州後便沒有離開。

為了獎勵林天麓的果決和信任,在其宣誓成為瓊海國民後,朱允熥也是給他了放心丸,第七位立法會委員,而不是拿三千石買來的立法會成員。

“我需要淄博小山口產出的黏土礦,所以想問問你有沒有渠道?”朱允熥直言了當的說道。

“小山口的黏土礦,品質歷來不錯,大王這是準備……”

“就是你想的那樣,能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