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和祖廟都已經修建,因為規格遠比大明小,加上王爺的要求,選材都是最普通的,有八百勞力在,最多半月就可以封頂,趕在清明節前完成內裝沒問題,只是現在禮部有了新的要求!”

“新的要求,我們的不符合?”

“按照禮部的規格,天壇的規格小了,需要在原基礎上擴建,同時兩株香火需要分開供奉,各侍一廟宇,不能和大明社稷廟一樣一廟兩香。”黃子澄沉聲說道。

禮,祭大過天,是天底下最大的事。

黃子澄,解淪,解縉並非沒做錯,實乃禮部給出的指導意見前後不一。

“麻煩!能不能延緩一些時間?或者暫時先這樣?”

“任享泰這個人死板無比,丁是丁卯是卯,我們真要擋了他定下的日子,他能抱著石頭跳海!同樣要是他的出錯,與禮法他能直接殺人!”

黃子澄苦笑道。

“……”

總不能真讓人跳海吧。

“那麼現在是什麼情況?”

朱允熥有些頭大,完全搞不明白目前的情況。

眼下二月中旬了,才傳來訊息,祖廟要分叉,一廟祭朱家的祖先,一廟祭炎黃血脈,這不是為難他胖虎嗎?

“炎黃廟,可以暫用現在修建廟宇,天壇擴建以目前的人手也來得及,但是家廟就得重頭開始,材料我們不缺,人也不缺,加緊一點趕在清明前是可以完成。”黃子澄顯然是算過了。

“是不是修了,就來不及春耕?”

朱允熥沉聲問道。

“我們問過本地的老農,在中原耕種稻米,一般在芒種前後,但瓊洲因為特殊氣候原因,第一批可在清明前後,經過我們之前開墾,加上春節後大開荒,目前開荒土地達五千三百多畝,通溝水渠一千四百多畝,趕在三月十日之前,可再開荒兩千畝,通渠一千畝左右,但是播種我們嚴重缺乏人手,按照原先的預算,修建天壇廟宇八百人,將在三月完工後調五百人參與搶種上!”黃子澄一點點說清楚。

“明白了!”

缺人!

地有了,人手不夠了。

農業是古代最消耗勞力的一塊,朱允熥開出那麼多土地,並不代表瓊洲當地人本身沒土地。

同樣的土地肯定緊著自家的,總不能幫著朱允熥耕種,荒了自家的地。

原先勉強足夠,但現在還要加一座廟宇,人從哪來?

他在廣東,不僅有人還有糧,源源不斷的物資透過陸路運輸過來。

可問題是老朱只給了他六艘船,兩艘八百料的,四艘四百料。

每次運力有限,加上裝貨,卸貨沒有輔助,海上航行速度緩慢,一個月也就能來三次,多也不過四波。

憑這樣的運輸能力,目前也就堪堪滿足大食堂的日常消耗。

而後面未能登島的人,乾脆就被留在廣東境內。

“有什麼提議?”

朱允熥有些頭大。

“瓊洲疲敝,不代表瓊洲沒糧,加上這段時間大食堂的供給,為我們做事的老百姓家糧食消耗很少,若是能收集這一部分,可大大緩解糧食儲存,這樣我們就能空出運輸空間,調派壓在開州的人手!”

黃子澄提出一個新的思路。

“按照現有海船的運力,如果下一批不運糧,而是改運人,擠一點一批大概可以運來四百人,月底前再來一批就是八百人,讓之前熟練工匠和人力繼續負責修建廟宇,左右是應該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