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比那幫虛偽的人好多了,要不我和你講講過去的事?”看著眼前的朱允熥,張定邊不知道為什麼想要和這位少年多說些東西。

“可以,說真的我也很想知道那段歷史!”

元末中原的慘烈,朱允熥不止一次在史料上看過,但能從親歷者口中聽一遍卻沒機會。

老朱不會講,勳貴們不會提,那是一段足以埋葬所有情感的歷史,凡渡過只會牢牢記在心中而不會宣洩與口。

“好!”

張定邊的聲音響起,元末中原的場景如歷史畫卷一般展開,民不聊生,畜爭人命,漢奸層出不窮,觀音土,老樹皮,凡是能吃的都被吃光,不能吃的也吃了。

老朱慘到全家死絕,逼到掀桌子帶人造反,但更多的人慘到斷絕一切,名字都留不下去,甚至都難以成為歷史中一個數字。

“百姓有今天不容易,我在拿到你信的時候,就知道你不是那種甘於寂寞的人,像你這樣的人古來很多,若非你說了照顧胥民,見你第一面的時候,我就準備將你宰了,如今我只希望,未來無論發生什麼,對老百姓的仁義別丟了,多學學你爺爺,別學張士誠!”張定邊深沉的說道。

“老東西,你這是不想讓我吃飯啊!”

朱允熥咬著牙齒說道。

“飯還是要吃的,你不吃飯,瓊洲很多人都會吃不下飯,那我的罪孽就大了!”張定邊笑道。

“時間不早了,我記得前面有一個大食堂就那家吧!”

朱允熥循著記憶說道。

因張定邊這番話,這一餐朱允熥吃的如同嚼蠟,好在大食堂的負責人沒搞事,不然就這心情在遇到一點不愉快的事情,就成就要炸!

入夜朱允熥遣散眾人,一個人靜靜的坐在屋內,沒人知道他想了什麼,也沒人知道經歷了什麼。

當第二天清晨朱允熥走出來的時候,整個人雙眼通紅,面色發白。

“大王,要保證身體!”

李增枝看著憔悴的朱允熥,不由對張定邊恨了起來。

說的都是什麼話,就你經歷了那個時代似的?

“沒事,那老東西話還影響不到我!”

朱允熥笑了笑,“再跟我出去一趟,將幾個大食堂都轉轉!”

“是!”

李增枝有心勸諫,可話到嘴邊卻是怎麼也說不出來。

……

三天時間轉了六個大食堂,就在朱允熥準備去新城看看的時候,黃子澄派人將他喊了回來。

“發生了什麼?”

大家都很忙,議會暫定在月初,十五。

看著府內到齊的黃子澄,解縉,解淪,以及不知什麼時候上島的常向北,朱允熥不免有些好奇。

常向北,是常向東的哥哥,比之向東年長六歲,一直跟在常森身邊,非大事不會出現在瓊洲。

“回稟大王,禮部護送的香火六日前已經離開韶關,常森大人派我前來通告此事,按照禮部的規劃,香火將在三月中旬登臨瓊洲島,同時按禮部給出的說法,三月甘七清明傳香最佳。”常向北說道。

“這我知道,有什麼問題?不是都安排了嗎?”

關於天壇和祖廟的修建,朱允熥還沒抵達瓊洲之前,黃子澄就已經安排人修建,地點在舊城的東南,到如今已經修建百日,算算時間快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