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鳳翔府,孫承宗召集眾將,商討進攻黃衣賊的相關事宜。

他已經來到陝西兩個月,一直在熟悉這裡的軍隊,等待著朝廷的物資抵達。

軍隊在一個月前,他就已經與各個將領熟悉,能指揮他們圍剿黃巾賊。

但朝廷的最後一批物資, 也是規模最大的物資,遲遲沒有運到陝西。

孫承宗不敢輕啟戰端,一旦發動進攻,糧草物資不夠用,這場戰爭必輸無疑。

他在遼東阻擋後金,突然被崇禎皇帝調到陝西, 主持圍剿黃衣賊工作。

他這把老骨頭,不能辜負崇禎皇帝的信任。

要儘量做好每一步, 徹底剿滅黃衣賊,解決大明的心腹大患。

孫承宗的師爺,正在給明軍將領,介紹黃衣賊軍隊的基本情況。

三邊總督洪承疇推開房門走了進來。

他衝著孫承宗點了點頭,道:“孫大人,您讓我統計朝廷這次運過來的物資,我已經把所有物資統計好。”

洪承疇說完,他把一份做好的表格,遞給孫承宗觀看。

孫承宗讓師爺幫他接過洪承疇手中的表格。

他仔細閱讀表格上面的糧草物資資料。

眉頭漸漸的皺了起來,又很快平緩下去。

“洪總督,朝廷運過來的糧草物資,都到達指定地方嗎?

你記載的數量,沒有數錯吧!”

陝西這幾年大旱,又有流賊擾亂的地方。

本地的糧草物資都很匱乏,沒有辦法支援二十多萬軍隊作戰。

這些糧草,都是從河南和江南地區, 辛苦的運送過來。

孫承宗統兵多年, 知道糧草在路上運輸消耗很大。

朝廷不斷有人上書路上和運河,運輸糧食耗費太大,請朝廷海運。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漕運不會輕動。

加遼餉,出一個蘇河。裁驛站,出一個李自成。

一個佔據四川和陝西的一部分。

一個在陝北鬧得很大,又把山西攪成一鍋粥,都抽不出來兵力支援圍剿黃衣賊。

現在誰也不敢提,裁撤漕工。

漕運還關係,朝廷許多大佬的利益,這個絕對不會取消。

但洪承疇記載的資料,糧食太少了,算上陸運最大的損耗。

實際運到的糧食,比應該運到的都差一大截。

孫承宗領兵這麼多年,他知道漂沒這種現象。

紙面上的物資和實際到來的物資根本對不上。

但像現在這樣,差距這麼大,他還非常意外。

大明朝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

拿不下黃衣賊,大明朝很可能就到此為止。

這種關鍵時期,還有人上下其手,對前線軍隊的物資, 進行大規模的漂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