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國家已經形成自己獨有的文化語言,沒有可能再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秦始皇的書同文政策,讓華夏大地都用一種文字。

陝西人和廣東人,基本沒辦法用語言正常交流,但可以用文字互相交流。

方言再多,也不影響互相交流,才具有分分合合的可能。

其他官員和百姓的討論這幾個王名,秦王一直佔據主流。

蘇河看到這個結果,他笑著說道:“那我就聽取大家的意見,正式稱秦王。”

凌雲殿內頓時一靜,所有人鞠躬向蘇河行禮,道:“拜見秦王殿下。”

“眾位愛卿平身,你們還有什麼建議。”

教育部侍郎張祐楓發言道:“秦王殿下,我覺得應該先確定年號。

您稱王之後,要使用自己的年號。

年號通常是皇帝行使的權力,但我們情況特殊。

您稱王之後,還使用崇禎年號,這有些不太合適。

別人一問現在的紀年,說崇禎四年。

就好像我們還在大明治下,用著崇禎的年號。”

工部尚書張德志起身贊同道:“我覺得張祐楓侍郎說的很好,秦王殿下還沒有稱帝,但也應該準備年號。

哪怕不準備年號,那也不能用崇禎的年號。

今年的紀年是秦王一年這種,這屬於先秦時期的禮制。

那時諸侯王都沒有年號,秦惠文王、秦昭襄王這種都是諡號,死後才封。

當時都是秦王几几年,現在秦王殿下也可以這樣使用。”

蘇河聽到他們討論年號,他笑了起來。

“關於紀年這個事,我早有準備,並連時間也進行一些修改。”

“田家鵬,你過來給大家講解黃帝紀年和時間變化。”

蘇河準備稱王之前,就想到紀年這個事情。

他認為現在使用年號紀年太混亂,用年號紀年。

這在小農時代,社會變革非常緩慢。

大明洪武年間和崇禎年間,整個社會幾乎沒發生大規模的變化。

依然是小農經濟,經濟結構不發生變化,社會也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蘇河卻知道,一旦開啟工業化。

工業導致社會的變革,那超出現在人們的想象。

再用年號紀年,就非常不合適。

蘇河準備採用統一的紀年方法。

他在黃帝紀年和始皇紀年兩種選擇裡,選擇了黃帝紀年。

祖廟宣傳炎黃信仰,黃帝又是華夏所有人的祖先。

黃帝正式成為華夏共主,也代表著華夏文明的起源,人不能忘本。

田家鵬開啟一份資料,他向眾人講解。

“我根據秦王殿下的安排,開始計算黃帝成為華夏共主,到現在的時間。

現在是黃帝紀年4328年,為了方便大家記憶。

黃帝紀年4328年簡稱開元43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