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鳴看著險峻的劍門關,他感慨道:“我從史書上看到。

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見大小劍山之間有閣道三十里。

又見大劍山中斷處壁高千刃,天開一線,便在此壘石為關,以為屏障,稱劍閣,又稱劍閣關。

後來諸葛亮五出祁山,姜維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經過此地。

劍門關是入蜀咽喉、軍事重鎮,歷史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我們拿下劍門關,後面就是一片坦途,再也沒有任何關隘,能阻擋我們佔據西南的腳步。

希望劍門關內,暗衛發展的內應能成功,讓劍門關內部大亂,給我們進攻劍門關的機會。”

蘇鷹在一旁詢問道:“蘇統領,李參謀。

劍門關這麼雄偉,他還易守難攻。

我看士兵門從石制臺階往上爬,消耗體力極多,大規模軍陣還施展不開。

劍門關關樓上的明軍,他們用大炮或是弓箭,就能輕易收割士兵的性命。

我仔細觀察地圖。

應該能繞小路,前往劍門關的背面。

我們前後夾擊,肯定能拿下劍門關。”

李鳳鳴搖搖頭,解釋道:“這種進攻方案,我不止一次考慮過。

但綜合蘇長勝獲取的情報,我就放棄這種戰術。

兩面夾擊,對付一個孤城很管用。

劍門關可不是孤城,四川巡撫張論為了防備我們,早就加強劍門關的守衛力量。

朱燮元總督和四川巡撫張論極為重視劍門關。

劍門關上的明軍,都已經多到放不下,還有一萬人留在劍門關後面。

大部隊無法繞路,小股部隊繞路也沒用。

想要繞路從後方攻下劍門關,這根本不可能。”

蘇鷹聽到李鳳鳴這麼說,他就沉默了。

無法繞路,只能正面強攻劍門關,這真是太難了。

砰!砰!

兩聲炮響,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劍門關。

士兵辛苦攀爬石制臺階,剛接近劍門關。

就看到劍門關關樓上,兩門紅夷大炮向他們開炮。

炮彈居高臨下打的很遠,直接打中他們前進的重甲隊伍。

重甲隊伍靈活性太差,看到炮彈飛過來,根本沒有辦法躲避。

巨大鐵球在隊伍中滾動,士兵門卻連閃避的地方都沒有。

直接被炮彈擊中,他犁出一條血線,鮮血染紅了石制臺階。

張瑜亮指揮炮兵旅,看到劍門關開炮,立刻反擊。

“給我裝五倍的藥量,不要顧忌大炮的壽命。”

110中型火炮,發出遠超它平常的怒吼。

但他們從山下向山上打,110中型火炮的射高不夠。

炮彈打到關樓靠下的位置,關樓質量非常好。

炮彈連一個印子都沒有留下,直接被彈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