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三年,十一月五日。

蘇河站在劍門關下,望著這座天下雄關。

要不是他準備齊全,有三個主要作戰計劃,三個備選作戰計劃。

他們想攻克這座雄關,不知道要付出多大代價。

蘇河看著劍門關南風呼嘯,不斷的皺著眉, 現在天氣狀況非常不好。

警衛團團長齊剛毅請求道:“蘇統領,我們飛虎團計程車兵已經隨時準備進攻。

請蘇統領讓飛虎隊進攻,這種獨一無二的進攻方式,明軍絕對無法抵擋。”

“現在不行,這裡風向不對,必須等到北風時,才能讓飛虎隊出動。

飛虎隊只有一次機會,我們必須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一旦飛虎隊出動, 都無法攻破劍門關。

那我們之後的傷亡會極大。

其他兩種主要作戰方案, 勝率都沒有飛虎隊高。。”

蘇河讓齊剛毅繼續忍耐,飛虎隊這種秘密大殺器,絕對要用在關鍵時刻。

“警衛,讓吳傑統領四師按照二號作戰計劃,立刻準備進攻,讓炮兵旅協助進攻。

我們試一試,二號作戰方案能否成功。

告訴吳傑,注意我的命令,隨時準備撤退。”

警衛立刻離開,去通知四師師長吳傑,按照二號作戰計劃行動。。

蘇河只通知四師進攻, 而不是三個師一擁而上。

就是劍門關這裡的道路太窄。

劍門關關樓位於山上, 登上劍門關, 只能走兩三個人才能走通的石制臺階。

軍隊只能派兩三個人排隊登山,大部隊在這裡根本施展不開。

蘇河用望遠鏡看著劍門關。

這是巨資從商人那裡購買的西夷望遠鏡, 只有十幾個。

蘇河的中軍在河谷旁, 距離劍門關很遠。

他重望遠鏡中看到, 吳傑統領四師,已經開始攀登劍門關。

他們四師計程車兵,都穿著棉甲和水力鍛錘製造的重甲。

一個團的重甲兵,這是二號作戰計劃進攻劍門關的主力。

重甲加上棉甲,可以有效抵擋明軍弓箭和火繩槍的攻擊。

蘇河看著望遠鏡中的劍門關,天下雄關名不虛傳。

劍門關位於大劍山中斷處,為東峰營盤嘴,西峰金城山斷崖之間的狹谷隘口。

兩崖石壁如刀砍斧劈,士兵根本無法攀爬。

只能透過石制臺階,攻打劍門關。

劍門關所在的地方,平地拔高150多米,長500多米。

頂部寬 100 餘米,底部 寬 50 多米。

劍門關的關樓,就建在最頂部。

劍門關城樓高19.34米,基座長19.16米,寬13.6米。

整體用巨石建造,重炮轟擊都很難轟塌。

更何況劍門關這裡,根本運不上來重炮, 連中型火炮都運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