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蜀國所處的位置卻不太好,他們嘗試從魏國購買鐵礦。

蜀國前往大西洋的航道,卻被瑞國和宋國封鎖。

這兩國的海關,以各種理由不讓運輸鐵礦的貨輪通關。

特別是宋國,他們本土鐵礦也不算多,在殖民地又與蜀國競爭鐵礦失敗,對於鐵礦的需求十分旺盛,直接截胡運往蜀國的鐵礦。

正是因為這個事件,蜀國與瑞國和宋國的關係一直不太好。

黎酒首相看完資料,他嘆息道:“這是一個好訊息,唯一不太好的一點,就是紅山嶺這個地區比較敏感。

它是我們和瑞國的爭議疆土。

這個地區現在雖然由我國掌控,但大型鐵礦的訊息一旦洩露。

瑞國肯定會出兵與我們爭奪這個地區的所有權。

這個鐵礦對於瑞國來說,只不過是錦上添花。

但對於我國來說,重要性不必多言,它關乎著我國工業能否崛起。

我國無論從任何角度,都不能放棄這座鐵礦。

失去這座鐵礦,我國相當於脊樑骨被人打斷,在歐洲大戰沒有爆發之前就出局。”

黎酒首相提前給這件事情定性,他相信蜀國高層沒有投降派。

但他卻用語言,把可能存在的投降派堵死。

紅山嶺鐵礦的出現,也讓蜀國不得不執行,他們這個派別先發制人的戰略。

開採鐵礦的動靜隱瞞不住,蜀國大力發展工業,減少對外國工業品的依賴。

這個動作也會讓本就十分脆弱的歐洲交易體系,變得更加岌岌可危。

各國之間的關係惡化,通常都是起源於利益衝突。

貿易衝突,也是利益衝突的一種。

蜀國將會與周邊的國家關係進一步惡化。

黎酒首相說完,他看到其他人都沉浸在對這件事情的震驚中。

這也是人之常情,即便是他們這個派別,想要進行先發制人,為蜀國擴充套件生存空間。

但也沒能提前預料到,戰爭會來的這麼快。

他們之前還樂觀估計,大戰爆發會在兩三年之後。

各國的壓力已經無法掩蓋,必須要透過戰爭這個洩壓閥,解決各國內部的矛盾。

現在看來,戰爭將會在一年內爆發,爆發的速度取決於蜀國開採鐵礦的速度。

蜀國還是一個農業國,武器彈藥都無法滿足軍隊的消耗。

武器彈藥都能從帝國買到,它們與帝國又是鄰國,透過鐵路和公路運輸,只要有錢就不會缺少軍用物資。

農業國最突出的一點是什麼?是窮。

蜀國背靠帝國這個最大的工業國,也沒有任何作用。

蜀國現在的國庫中,根本就沒有錢,無法支援這場戰爭。

黎酒首相看著在場的官員,之所以對於這個情況震驚不已。

除了驚訝於紅山嶺鐵礦的規模和所處的位置,更加擔心蜀國缺錢,輸掉了這場戰爭。

他用眼神示意大都督何峰,讓他儘快表明態度。

紅山嶺鐵礦的存在,蜀國能選的戰略只剩下他們這一派。

對於發展路線的爭奪,蜀國兩派爭的這麼激烈,那也涉及到龐大的利益。

他們派別的官員,所做的準備,都是蜀國要爆發大規模戰爭。

一旦這個情況真的發生,他們因為提前做好了準備,屬下全部會因為表現出色而得到升遷。

反之,他們判斷出錯,把資源投入到錯誤的地方,會讓整個派系一蹶不振,在競爭之中處於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