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統帥李志鵬嘆息道:“如果越軍沒有在曲陵地區表現出色。

咱們還能按部就班,先看看桂軍的底蘊,再想辦法應對。

甚至是透過防線上修建好的炮臺,拖一拖時間。

等待國內的產能爬坡,再伺機與桂軍決戰。

現在的情況卻完全變了。

越軍在戰場上表現出色,我們吳軍不能在戰場上有所表現。

我們這些前線的將領,還能坐穩位置。

建鄴城卻很容易出現變故。

到時候,命令真的下達,讓我們有所戰果。

那還不如現在我們主動一些,至少不會像未來那樣被動。”

參謀長齊隆聽著李志鵬統帥的肺腑之言。

他作為齊國的宗室,更能瞭解建鄴城的緊張局勢。

齊國真正掌握大權的前代吳王齊剛毅,現在已經把王位交出去,卻依然掌握國家大權。

平常時候,沒有什麼問題。

吳軍在前線不斷失利,必然會引起吳國王室爭權奪利。

前代吳王齊剛毅在不理智的情況下,很可能干涉軍隊的行動,會給軍隊下達必須要執行的命令。

如果現任齊王再下一道按兵不動的命令。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他們這些前線將領就陷入兩難的境地。

戰隊的問題,一旦出現差錯,局勢就將無法挽回。

哪怕是戰國時期的趙國軍神李牧,因為他是前代趙王的心腹。

經歷沙丘之變的趙國,開始清洗前代趙王的屬下。

趙國寧可亡國,都不會再重用李牧這種大將。

畢竟很少有人向唐太宗李世民那樣有信心,自覺能壓制任何將領,重用李靖這種他父皇的臣子。

普通的將領,不需要參與複雜的政治鬥爭。

他們這些手握重兵的大將,行事必須考慮國內複雜的政爭,還有國際複雜的局勢。

參謀長齊隆點點頭:“李統帥是我憂慮的情況,也正是我所憂慮的情況。

我前往帝國進修,回來不久又被派往紅山嶺地區觀察蜀瑞兩軍的行動。

對於國內的情況,不算是太瞭解。

但也知道一些眾所周知的情況。

我們絕不能坐以待斃,必須要做點什麼事。

現在做點事,總比什麼都不做強。”

參謀長齊隆沒有把話說的太明白。

他不知道李志鵬是前王黨,還是現王黨。

話說得太明白,事情就不好做了。

他身為宗室,這一生的榮華富貴沒有問題,只要別作死,參與到王權之爭。

現王黨的勢力很小,但總有人想要提前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