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蘇蜀乘坐汽車返回皇宮,他在車上竊喜不已。

他早知道藩屬國的大臣都是這種直腸子,完全沒有必要做那麼多的準備。

他本以為藩屬國的大臣也是明白人,會與帝國打太極,慢慢的拖延下去。

直到歐洲局勢變得更加惡劣,帝國

到了不得不表明態度的時候。

太子蘇蜀做的準備,那就是透過一些小事,給予藩屬國代表暗示,讓他們不要放棄,局勢會像他們想的方向發展。

現在事情發展到這個樣子,對於太子蘇蜀來說,完全就是好事。

他一點小動作都沒有,這件事情就與他毫無關係,任何人想要以這件事情為藉口攻訐,那都是在做無用功。

太子蘇蜀很快來到乾清宮,他把外交部發生的事情,彙報給父皇。

皇帝蘇河聽完事情的經過,他沉默片刻,隨後問道:「蜀兒,這件事情你怎麼看?」

太子蘇蜀立刻回覆道:「父皇,兒臣認為藩屬國正在準備戰爭。

他們或是因為國君的野心,想要稱霸一方。

或是因為國內經濟發展困難,國內矛盾重重,想要透過戰爭轉移國內的矛盾。

很多藩屬國,特別是歐洲的藩屬國,他們如果不選擇對外戰爭。

以其之前盲目發展,留下來的隱患,國內四分五裂的情況,有很大可能會出現。

這些藩屬國國內的有識之士,也已經意識到這個情況。

他們在背後默默推動,想透過一場全面的戰爭,清理國內無法融入的異族。

推動藩屬國國族的形成。」

太子蘇蜀當然知道父皇喜歡的東西,他所說的言論,全是父皇最關心的內容。

至於藩屬國現在局勢變化,最大的原因就是經濟危機之後,帝國透過對於工業的掌控與高超的金融手段配合。

帝國把一部分本應該由自己承受的代價,轉嫁給藩屬國。

這直接讓本來處於發展階段,還能勉強承受的藩屬國,國內的經濟徹底崩盤。

經濟穩定是一個國家安穩的基礎。

百姓過得朝不保夕,國內必然會出現動盪。

藩屬國皇室的地位本來就不太穩定,漢人與當地土著的矛盾,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解決。

藩屬國想要穩定國內的矛盾,只能對外轉移矛盾,只要代價由其他國家承受,他們本國就能借此機會完成蛻變。

帝國作為宗主國,必須做出表率,維持正義的光環。

有些事情可以做,但卻不能說。

這些事情不是由皇室推動,而是國內貪婪的商人,想要賺取高額利潤,他們搞出來的事情。

父皇最擔憂的事情,那就是藩屬國國內的土著,推翻藩屬國的統治。

這種事情一旦發生,那就證明父皇一直以來堅持的事情錯了。

這對於父皇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父皇在對待這件事上的優先順序很高,可以對一些事情做出妥協。

皇帝蘇河對於太子蘇蜀的說法很感興趣。

「蜀兒,你這個觀點很奇特,詳細說一說。」

太子蘇蜀聽到父皇果然對這件事情感興趣,他立刻說明自己的觀點。

「父皇,我們漢人是透過武力征服世界。

在美洲那裡,具有一定文明程度的國家,已經被歐洲殖民者所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