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各國的抉擇(八)(第2/4頁)
章節報錯
在場的吳國官員,聽到太上王齊剛毅的許諾,他們的眼神一亮。
太上王齊剛毅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但他承諾的賞賜,還從來沒有食言過。
大都督周全進提醒道:“太上王,桂國這是要備戰,這是國隨時可能集結兵力進攻我國。
我國現在也要做好備戰的準備,防止這四國因為國內出現經濟危機,他們透過戰爭的方式轉移矛盾。
他們如果只是為了轉移矛盾,而不是有目的的發起戰爭。
戰爭很可能會演變成持久的消耗戰。”
太上王齊剛毅點點頭說道:“四國同盟突然發起戰爭的可能性非常大。
現在除了帝國執行強有力的政策,經濟危機有所緩解之外。
各國依然被籠罩在經濟危機之中,我們吳國也不例外。
既然有四國同盟,那就以此為理由,加大對於軍事領域的投入。
這不只是能緩解吳國經濟危機的情況,還能有效避免我國由於突發戰爭,準備不足的問題。”
吳王齊福立刻激動的說道:“父王這個政策就是一石二鳥之計。
不只是能提高吳軍的實力,還能讓吳國走出因為經濟危機導致經濟低迷的困境。”
吳王齊福在帝國讀了完整的大學,他對於工業時代的瞭解,比父王更加清晰。
大力投入軍工業,確實能讓吳國走出經濟低迷。
這個政策的效果,比帝國選擇進行大規模基建還出色。
但國家選擇這個政策,就像某些人吸食違禁品一樣。
一旦選擇這項政策,國家就會被軍工業所捆綁。
國家必須要維持軍工業的產能,要不然就會出現更加嚴重的經濟危機,國家會直接分崩離析。
只有戰爭才能維持龐大又持續的軍工產能。
吳國選擇這條路,今後必然走向戰爭。
這是由經濟結構所決定,不會因為某個國君的想法而改變。
吳國取勝,太上王齊剛毅的威望會更足,作為吳王的齊福,他的地位也無法撼動。
吳國失敗,一切罪責歸於太上王齊剛毅。
太上王齊剛毅的威望必然會大損,吳王齊福就有了出頭之日。
無論出現怎樣的結果,吳王齊福的下場都不會差,他當然支援父王這項政策。
吳國的大臣,同樣認為這是一個好政策。
他們從沒有了解過經濟危機,已經被經濟危機龐大的破壞力所驚到。
現在太上王齊剛毅提出一個解決經濟危機的政策,他們當然會全力支援。
有一些人認為這個政策,可能會導致一定的副作用,就是在飲鴆止渴。
但桂王沒有搞四國同盟,如果還有時間緩慢調整國內的相關政策。
四國同盟的威脅近在眼前,如果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慢慢調整國內的政策。
這項政策在之後可能導致一些問題,但他能解決眼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他就是一項好政策。
太上王齊剛毅看到吳國君臣已經統一思想,他們齊心協力,解決吳國遇到的問題。
他嘴角露出了笑容,他這一生遇到的困難無數,現在只是小小的困難,他絕對不會被擊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