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本著鍛鍊人才的目的,同意讓弟子研究這個專案。

梅鴻運天馬行空般的想法,確實失敗了。

但這個專案研究的副產物,他能達到的效果,足以震驚世人。

眾人聽到劉棟樑談及想要研究出,利用無線電通話的裝置。

他們立刻就認識到,這項技術真的成功,將會給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見識淺薄的人,無法成為帝國的重臣。

一些人想要針對皇家科學院,那也只是想要限制皇家科學院的經費。

認為科學技術的突破,需要長久的堅持,不是靠砸錢就能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

朝廷確實有部分聲音,想要取締皇家科學院。

這種人絕對無法進入帝國的決策層,他們叫的聲音再大,那也沒有任何作用。

眾人聽到這個專案失敗,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情況。

兩人只需要透過裝置,不依靠長長的電話線就能交流。

這種場景對於帝國現在的工業實力來說,太過夢幻了。

他們聽到這個專案,取得了部分成功,立刻把眾人的好奇心重新勾起。

他們立刻意識到劉棟樑是故意這樣說,就是為了吸引眾人的注意力。

劉棟樑看到他的話,勾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立刻示意弟子梅鴻運,讓他介紹自己研發出來的新技術。

梅鴻運看到老師的示意,早已經做好準備的他,立刻謙虛的介紹道:「我的能力不足,有些好高騖遠,想要研發出無線電通訊裝置。」

梅鴻運指著室外的大型鐵塔與室內的眾多裝置說道:「我的研究成果部分成功,經過數年的努力,真的研究出這種裝置,但它實在是太龐大了。

這也是耗能極大的裝置,每小時需要消耗上百度電。

這個裝置整體重達上百噸,根本就無法攜帶,只能放在固定的場所。

兩個裝置像電話一樣方便通話,這種使用場景肯定無法做到。

但我最初的想法獲得成功,那就是電磁波真的可以承載聲音。

電磁波可以承載文字和聲音,這都是資訊的一種。

我相信在未來,電磁波一定可以承載攝像機拍攝的影像。」

梅鴻運這個說法,讓很多人暢享起來。

他們不知道技術發展多長時間,能達到這個說法所說的技術,可能大部分人都活不到這個時候。

但看著科技飛速發展,眾人參與在其中,都有一種成就感。

梅鴻運繼續介紹道:「這個裝置確實太龐大。

兩個裝置互相傳送聲音訊號,成本也太高了。

我考慮一個裝置傳送聲音訊號,另一個裝置接收聲音訊號。

傳送訊號的裝置,功率需要很大,要覆蓋足夠的地域。

接收訊號的裝置,不需要太大的體積,類似於無線電臺的體積就可以。

接收訊號的裝置去掉了傳送功能,它的功能會更加簡潔,製造的要求也更低。

我與專案組共同努力,終於打造出廣播系統。」

梅鴻運說完,看到眾人都疑惑什麼是廣播系統。

他走到收音機旁邊,開啟收音機的旋鈕。

收音機的喇叭,傳出了清晰的聲音。

「縣,發生水災,當地群眾已轉移。

《炎黃日報》重要訊息已經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