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標本兼治(第2/5頁)
章節報錯
如果不是朝廷啟動數個大型工程,特別是哈莫鐵路的修建。
這條鐵路需求的龐大鋼鐵訂單,這才把鞍鋼從蕭條的邊緣拉了起來。
兒臣去天津府,主要觀察造船業,同時派人收集天津府各大工業產業的情況。
各地因為產業佈局不一樣,出現了不同種類的蕭條情況。
但經濟危機導致的大蕭條,在各地都有所發生。
兒臣結合各地官員上報的產業資料。
對於這些資料進行分析。
由銀行業破產引起的經濟危機,已經擴散到全國區域。
有的地方已經出現百業蕭條,有的地方由於有幾家效益好的大型公司,依舊維持著穩定局面。
製造業公司大量破產,導致工業
萎縮,大量的工人失業。
哪怕是朝廷啟動十幾個大型專案,依舊無法給所有工人提供就業,大量的工人領救濟糧。
但事情的局面,也沒有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朝廷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又有救濟糧託底。
朝廷針對農林牧漁產業,採取了最低收購價的政策。
這些政策都讓朝廷承受危機能力最差的底層百姓,有了一份最低的保障。
這次經濟危機,對於商人群體傷害更大。
商人們也能接受這件事,什麼時候都沒有永賺不賠的生意。」
太子蘇蜀介紹完,皇帝蘇河臉上露出笑意。
太子蘇蜀沒有在朝堂上,翻越著官員彙報的奏疏,而是親自前往工業重鎮,調查經濟危機導致的大蕭條情況。
太子蘇蜀願意調查,展現出對於解決事情,實事求是的態度。
這個辦事態度比調查的結果更加重要。
文武百官們聽到太子蘇蜀的介紹,他們都露出放心的笑容。
他們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隨皇帝蘇河一起起義的老人。
他們這些人太瞭解,百姓生活不下去,會爆發出多大的力量?
這也是朝廷花費極大代價,執行救濟糧政策,卻沒有太多人反對的原因。
皇帝蘇河看向眾位大臣說道「今日正召集眾卿,依舊是探尋解決經濟危機的方法。」
首相林文靜立刻站出來說道「陛下,這件事情已經討論過多次。
臣等與陛下已經形成共識。
解決經濟危機的根本方法,那就是解決工業產品過剩問題。
這要依靠產業升級來完成。
手工生產的工業產品被水力工坊生產的產品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