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王張琬聽到苟山泉大都督這樣請求。

他態度溫和的說道:「咱們君臣齊心協力,目的就是打贏這場戰爭。

苟愛卿有什麼請求,儘管說出來。

國朝的情況允許,本王一定會答應。」

閩王張琬態度很溫和,但也留有一定的餘地。

這個請求,真涉及到他的底線,那也不會全盤答應。

苟山泉大都督聽到閩王張琬這樣許諾,他就知道這件事基本辦成了。

「王上,我們閩國確實如胡相所說,青年人口因為戰爭等原因,大幅度的減少。

臣看過戶部的統計,國內的漢族男青年人口比利確實岌岌可危。

海軍和炮兵等技術兵種,需要長時間培養。

但前線作戰的普通陸軍,完全可以招募經常進行民兵訓練的預備役和奴隸。

對於外族國民,只要他們在戰場上立功,那就授予他們漢族人身份。

對於奴隸,只要他們參軍,全家擺脫奴隸身份。

王上頒佈這兩條政令,臣保證國內輕鬆徵召十萬大軍。」

閩王張琬聽到十萬大軍,他神情立刻激動起來。

閩國增加十萬大軍,他根本無懼晉國和越國的挑釁。

他用略帶緊張的語氣詢問道:「苟愛卿,確定能增加十萬大軍,這十萬大軍都是可用之兵嗎?」

苟山泉大都督認真的點頭說道:「王上,臣所說的數字,還是民眾普遍不想參軍,我們能徵召的人數。

國內這些亡國之人,他們經歷了十幾年的篩選,早已經服從朝廷的統治。

朝廷一直不接納這些人,他們永遠都是隱患。

朝廷一旦接納這些人,這些人就會成為朝廷的助力。」

苟山泉大都督說出了一個在閩國,一直是禁忌的問題。

閩國多次遭受異族的背叛,特別是閩王張琬,差一點就被異族大軍抓住。

閩王張琬聽到這個問題,他的表情立刻僵住了。

他回想到一些不想回憶的問題。

苟山泉大都督和胡啟文首相看到閩王張琬陷入了沉思,他們都屏住呼吸,等候閩王張琬最終的抉擇。

閩王張琬想要開口,又把嘴閉住。

他向南方望去,嘆息一聲。

閩王張琬清楚的瞭解,閩國對於異族,只有接納和驅逐這兩個選項。

閩國之前的政策很清晰,接納漢化的異族,驅逐對抗的異族。

但因為閩國多次出現異族叛亂。

這隻能歸咎於異族有問題或是他父王的政策有問題。

閩王張琬本來就對異族有成見,他更不想讓後人議論亡故的父王。

但現在以果推因,閩國對於異族的政策,明顯出現了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