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朝安和閩國上下都知道,糧食的重要性要遠超石油。

沒有了石油,工廠和軍艦還可以燒煤。

沒有了糧食,百姓就會餓死。

一旦百姓吃不飽飯,國家必然會出現動亂。

特別是閩國,糧食產區極為重要。

閩國主要有非洲和歐洲兩片領土組成。

非洲的領土,只有尼羅河兩岸可以種植糧食。

其餘地方都是茫茫的沙漠和戈壁,綠洲附近還能種一些沙棗,遠離水源的地方,只有仙人掌等少數植物才能存活。

歐洲地區處在丘陵地帶,可以種一些玉米和薯類,小麥的產量極低。

閩國從立國以來,就需要從帝國進口糧食。

閩國拿下晉國的產糧區,糧食應該能達到滿足國內的需求。

溫朝安統帥晚上只是小憩了一會兒,他與參謀圍在沙盤旁,不斷討論可能出現的戰局變化。

十一月七日一早,安排士兵吃了一頓豐盛的早餐。

溫朝安統帥立刻下令閩國十七萬大軍兵出瑜關,開始進攻晉國。

小火輪發出嗚嗚的聲音,他們運載著大炮和彈藥。

閩國陸軍沿著尼羅河的河堤,他們扛著槍,沒有掩飾蹤跡,邁過邊界線,進攻晉國的領土。

溫朝安統帥看著還遺留著麥杆的田地。

晉國的一些農場主,正在組織黑奴,焚燒地裡的麥杆。

麥田濃煙滾滾,他們也遮蔽了閩軍的身影。

讓晉國北方大城白河的守軍,看不到閩軍的身影。

溫朝安看到周圍何止萬畝的良田,他臉上露出笑容。

“這些良田,都屬於閩國的領土。

晉國確實很有能力,誰知道當年的雨林、灌木林和草原,經歷晉國的開發,現在已經變成良田。”

閩國大軍已經距離晉國白河城不到十里。

晉軍才反應過來,這隻來勢洶洶的軍隊是敵軍。

他們立刻響起刺耳的警報聲,軍隊開始進入城防工事之中。

溫朝安統帥列好陣型,他用望遠鏡檢視白河城的工事。

隨著火炮的發展,軍中已經形成共識,在堅固的城牆都無法防禦火炮的進攻。

這種結果的出現,直接讓帝國放棄城牆,採用城外碉堡、壕溝等陣地防守。

守城戰分為城外防守戰和城內巷戰。

各國繼承帝國皇家陸軍的作戰思路,他們在新修建城鎮時,沒有考慮城牆的作用。

溫朝安統帥知道對面的晉軍,都是沒上過戰場的兵。

欺負沒有反抗能力的土著部落,軍隊根本不會得到鍛鍊。

溫朝安統帥在調整好隊形之後,他立刻讓老兵帶領新兵,嘗試進攻晉軍的防線。

他要儘快拿下面前的白河城,只要能守住白河城。

那白河城北方數十萬畝良田,全部都屬於閩國所有。

這可是對一個國家極為重要的良田,閩國本就缺糧,絕對不會放棄這些良田。

他如果趁著晉國沒有反應過來之前,拿下兩湖城。

閩國就能收穫數百萬畝的土地。

至於再向北進攻,溫朝安就沒有多少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