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8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十。

太子蘇蜀主動請纓前往天津港,慰問即將出發遠航的商人。

商稅對於帝國的貢獻,近乎達到八成。

海商的進出口貿易,又佔據商稅大半。

蘇蜀作為太子,他要關心海商們的發展,代表皇室作出表率,讓天下商人安心。

新年剛剛過去,大部分百姓還在節日的歡慶中。

太子蘇蜀跟隨父皇和母后,在新年節日期間,拜訪功勳老兵、帝國勳貴、民間各界代表。

這些雜事處理完,太子蘇蜀想到他在歐洲各國見識到的情況。

歐洲某些國家,他們的海貿已經進行數百年,一些配套的政策很成熟。

帝國在這個方面,還是一片空白。

太子蘇蜀主導推行這些政策,他就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這能持續提升他的地位與聲望,讓帝國的官員與百姓,見識到他做事的能力。

太子蘇蜀相信隨著帝國與歐洲交流的密切。

以帝國官員的聰明勁,他們早晚會引進吸收歐洲好的政策。

太子蘇蜀聽著火車輪軌與鐵道碰撞的聲音。

他想到新年發生的事情,瑞王蘇雷抱怨他的封國一無所有,就是一片未開發的蠻荒之地。

太子蘇蜀聽到這個訊息,他在私下裡大笑許久。

他一直把二皇子蘇雷當做主要的競爭對手。

哪怕是二皇子蘇雷已經出京,現在的情況對他很有力,太子蘇蜀也沒有完全放鬆。

他主動請纓前來天津港,就是為了給自己爭取表現的機會,儘快提升自己的地位,徹底壓制對皇位有野心的皇子。

太子侍從周百信,他輕手輕腳走到太子蘇蜀旁邊。

他對於自己現在的地位非常滿意。

科舉與大學這兩條通天之路,他都沒有把握住。

現在只能跟在太子蘇蜀身邊,為太子做一些雜事,這是其他人極為羨慕的工作。

宰相門前七品官,太子門前至少也相當於六品官。

他作為太子蘇蜀的潛邸之臣,一旦太子蘇蜀登基,他就能透過皇帝的授官,從一介布衣成為封疆大吏。

周百信的前途已經與太子蘇蜀深度繫結。

他現在主要做的事情,依舊是出謀劃策,為太子蘇蜀的想法查缺補漏。

周百信等到太子蘇蜀結束思考,他才把一份電報遞過去。

“殿下,經過前期的資訊收集,海商們需求的事物,排在首位的是安全,排在第二位的是減稅。”

太子蘇蜀看著電報上的內容,他想要出臺一些政策,幫助這些海商。

必須要了解這些海商主要的需求是什麼?

只憑自己想法做事,很可能會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