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說的對錯與否都沒有問題,只要能說、敢說又虛心學習,他就能把長子培養成才。

蔡王吳傑本以為長子被他妻子養成紈絝子弟,這一路很少與長子交流。

現在看來,他吳傑的兒子也有幾分出彩。

“道元兄,我這犬子怎麼樣?

之前想求你做他的老師,一直沒好意思開口,怕他是朽木,無人可雕琢。

今日我看犬子的能力,雖說不上天縱之才,但也非朽木。

這才厚顏讓道元兄教導他。”

蔡王吳傑很看重張道元,這是一位大才,他同時也是道門正一道的嫡系。

大華帝國想要出仕當官,只允許信仰華夏先祖,不允許有其他信仰。

張道元又不想放棄道門信仰,一直沒有出仕,但在民間也有很大的聲望。

蔡王吳傑是許諾道門成為蔡國國教,這才讓張道元出仕輔佐他。

這也與他封王時間太晚有關,閩王張瑜亮等人去海外開國,他們那時還能挖動帝國文官的牆角。

隨著大華帝國各項制度的完善,蔡王吳傑想要挖大華帝國的牆角,已經變得不可能。

他只能選擇民間聲望不錯的人才,經過篩選和考察後,這才決定選擇張道元。

蔡王吳傑連賣官鬻爵這種事情都做得出來,他為了建國的支援,已經什麼事情都敢幹。

只是接納道門,就能獲得道門大量的援助,這件事情非常值得做。

他讓兒子拜在張道元門下,也是在加深他們之間的關係,穩住道門的心。

張道元也明白蔡王吳傑的意思,他作為吳正熙的老師,那也更適合在蔡國大展拳腳。

他摸了摸他的鬍鬚,道:“世子殿下見識廣博,老道也十分佩服。

咱們即將抵達阿拉伯半島,等到蔡國正式建立之後,老道就收世子為弟子。”

蔡王吳傑高興的說道:“我就把犬子交給道元兄。”

他看向呆愣在一旁的吳正熙,吩咐道:“傻愣著幹什麼,還不快拜見老師。”

吳正熙衝著張道遠,躬身行禮道:“弟子吳正熙拜見師傅。”

他見完禮之後,依舊好奇的問道:“爹,老師,你們在商量什麼事情,讓我也在一旁參謀一下。

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三個臭裨將頂個諸葛亮。”

蔡王吳傑簡單的說道:“我和道元兄正在討論在何地立國。

阿拉伯半島三面環海,靠近波斯的這一面,因為不在主流航線,無法借到帝國海軍的力量,暫時不考慮。

靠近紅海的這一面,距離晉國和閩國太近。

紅海這個寬度,都不用小舢板,抱根木頭就直接能游過去。

我們剛到這裡,儘量保持低調,不與晉國和閩國發生衝突。

我與道元兄達成共識,必須要選擇靠近主航線的地點。

這樣能建築帝國海軍的力量,修建港口之後,進出口各項物資都比較容易。

我與道元兄的分歧,就是在阿拉伯半島南部,哪一個地點登陸。

我們誰都無法說服誰,各自的意見又很有道理。”

吳正熙仔細傾聽老爹與老師的意見。

他老爹希望從阿拉伯半島東邊登入。

這個地方有著阿拉伯半島最大的土著部落。

帝國海軍進攻之後,這些土著部落肯定會如鳥獸般散去。

在東邊登陸也有利於保持低調。

等到蔡國實力強大之後,再發出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