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對自己的實力認知很清楚。

只靠他們自己,對付當地土著沒有問題。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大軍南下,他們肯定無法阻擋。

有閩王張瑜亮在北方擋著,他們也會更加安心。

晉王李鳳鳴指著這份地圖,敘述著前期的規劃。

“這是紅海兩岸,西岸是東非,也就是我們的目的地。

東岸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腹地。

貿然進入紅海,必然會驚動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我們在前期弱小之時,不能暴露自身的目的。

大華打通與歐洲的貿易以來,這條水路的商船絡繹不絕,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已經習慣。

紅海南端的非洲有一個突出的半島,它的北部與阿拉伯半島,隔著紅海相望。

我們的目的地,就是這個半島南部。

半島以北屬於我的晉國,半島以南屬於王兄的鄭國。

我們準備在這座半島,建立緩衝區,在這裡形成基礎的工業。

兩國到時候以合適的山川河流為界,瓜分這座半島。

至於晉國與閩國的交界,我們就以尼羅河中段合適的地方為界,這條河流兩國一家一半。

為了證明我們的友誼,這座半島就命名為金蘭島,我們所見的城池,命名為金蘭城。”

鄭王王仲策聽著晉王李鳳鳴的安排。

這個安排和他們在呂宋島商議的計劃,差別不大。

鄭王王仲策贊同道:“我對這個安排沒有意見。”

非洲的地方太大,他不用與李鳳鳴太過斤斤計較。

他們對於非洲的情況一無所知,這個安排也不存在,誰侵佔誰的利益。

閩王張瑜亮看著地圖思慮良久,他看到北非地區那片龐大的沙漠。

他心中很是膈應,他之前聽說這裡有沙漠,誰能想到是這種規模的沙漠。

閩王張瑜亮對於國土的分配,他也無法提出異議。

這片國土的位置,是他自己的選擇。

他了解到這個地區的情況,才意識到當時皇帝蘇河,為什麼會對他反覆詢問,確定他的選擇。

皇帝蘇河還給他提供,遠超其他人的資助。

“李兄,王兄。我同意這個分配。

今後在金蘭城的日子,還需要我們共同協作。”

三王達成共識,他們舉起酒杯,把杯中的酒一言而盡。

………………………………

閩王張瑜亮站在龐大的風帆戰列艦上,端起望遠鏡,仔細看著紅海的入口。

紅海盡頭的開羅城,那是他需要奪取的第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