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立儲立賢(第2/5頁)
章節報錯
李志升知道,這些人按照他們升遷的速度。
只要中途沒有犯事,十幾年之後,必定進入內閣和六部。
那時就可以獲得擁立之功,很可能會一步登天。
李志升知道在朝堂之上,現在只能靠自己,他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能放棄。
他投入了這麼多資源,半途而廢,必定會導致整個派系分崩離析。
李志升再次從隊伍中站出來,先是鞠躬行禮,隨後直起身子,看向皇帝蘇河道:
“陛下,臣不懂您為什麼要在十幾年之後,等到皇子長大成人,才確定儲君的人選。
我們可以借鑑前明的經驗,皇室對於儲君和其他皇子,進行不同方式的培養。
儲君由專業的人才,教授治國理政之道。
皇子則任由他們學習喜愛的學問。
這種制度極為有效,從大明最後兩任皇帝,天啟帝朱由校與崇禎帝朱由檢。
他們的治國理政的做法,就能看出來皇室教育的重要性。
天啟帝朱由校,經受過完整的儲君培養。
他看似不務正業,喜歡木匠活,他卻深知政治平衡之道。
任用閹黨與東林黨鬥爭,明朝國力衰退的速度,明顯降了下來。
反倒是崇禎帝朱由檢,沒有經歷過儲君培養。
任用大臣隨心所欲,不瞭解政治平衡之道。
大明的死忠官員,都可以被隨意捨棄。
臣覺得陛下應該吸取大明朝的教訓,及時確定儲君培養的方式。
儲君不提前教導,他即便登基,也會對帝國造成極大的危害。”
李志升說話的同時,觀察著皇帝蘇河的表情。
他看到皇帝蘇河表情不太好,心裡擔憂的同時,也認為他賭對了。
皇帝蘇河表情有了波動,這代表著他極為關心儲君的培養,自己的激將法有了效果。
李志升拿大明末代皇帝舉例,就是為了刺激皇帝蘇河。
皇帝蘇河不想讓子孫後代落得這個下場。
肯定要確立儲君培養制度,他們就能管中窺豹,瞭解到皇帝蘇河,屬意的太子人選是何人?
他們只有現在投靠可能性最大的皇子,才能攥取最大的利益。
朝堂上,很多心思玲瓏的大臣,看出李志升為什麼要這麼做。
他們暗中豎起大拇指,贊同李志升這個辦法。
激將法極為有效,就是用在這種場合,容易被皇帝蘇河記恨。
皇帝蘇河臉色微微發生變化。
新朝會分析前朝滅亡的原因,把前朝暴露出來的明顯問題解決。
大華帝國也不例外,那些修明史的翰林,不斷透過各種細節,總結著明亡的原因。
這也是皇帝蘇河提出稅制改革,朝堂上阻力很低的原因。
民間的阻力,傳統士紳被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