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蘇河坐在龍椅上,居高臨下看著朝臣的表現。

這些朝臣現在的站位涇渭分明,形成了各自的派系。

屁股決定腦袋,只有共同的利益,才能走到一起。

皇帝蘇河之前一直警惕黨爭,害怕大華帝國因為黨爭亡國。

唐朝的牛李黨爭,明朝的東林黨。

那都是導致唐朝和明朝亡國的重要原因。

皇帝蘇河擔任皇帝這幾年,他對於有些問題的看法,發生了改變。

治理一個國家,那是一門大學問。

官員形成派系,這種事情根本無法避免。

共同利益的人,必然有著共同語言,他們會互相靠攏形成勢力,保護自己的利益。

上位者都喜歡有弱點的下屬,正是因為他們好掌控。

皇帝蘇河的經驗,讓官員們完全不結黨,這基本做不到。

哪怕是明面上不結黨,這些官員也會在私下結黨。

皇帝蘇河在之後就放鬆管控,引導官員結成比較好管控的同盟。

因為某種利益組成在一起的派系,這比鄉黨更容易管控。

黨爭亡國,那就是他們失去了掌控。

例如前朝東林黨一家獨大攻伐異己,大明皇帝已經沒有辦法制衡,這才導致黨爭誤國。

只要各派不一家獨大,徹底掌控朝堂,對於中庸之姿的皇帝,就能在各派之中左右逢源。

他可以透過拉一派打一派的方式,掌控朝堂的局面。

皇帝蘇河厭惡儒家理學,他卻留著這些人,就是為了不讓心學一家獨大。

工商業資本起來,他又給予工商業資本的代表便利。

大華帝國官員派系,從各種學說鄉黨形成的派系,轉換成利益結合而成的派系。

現在工業派,已經能在朝堂上,發揮出屬於他們自己的聲音。

工業派強力反對儲君嫡長子繼承製,就是在遏制對手,試圖透過儲君重新掌控朝堂。

皇帝蘇河輕咳一聲,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

他緩緩說道:“現在皇子年紀還太小,他們都沒有長大。

朕現在還年輕,不急著立儲。

朕準備等到皇子娶妻生子,他們的各項才能也表現出來,再考慮立儲君。”

皇帝蘇河這句話一出,直接讓很多朝臣驚住了。

他們都想不到,皇帝蘇河竟然想把立儲的時間,拖到十幾年之後。

大華帝國往後十幾年,都不設立儲君,這種情況超出所有人的預料。

李志升聽到這個訊息,他就彷彿天雷轟頂一般。

十幾年之後,其他人不瞭解,他肯定是無法待在內閣,獲得擁立儲君的功勞。

他機關算盡,卻獲得了這個下場,心中湧起一股無力感。

李志升用餘光看著派系的成員。

很多人神色有些蠢蠢欲動,他們卻沒有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