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鄭王的信(第1/5頁)
章節報錯
皇帝蘇河從大朝會返回乾清宮。
這次大朝會,皇帝蘇河少見的態度強硬,壓制了所有反對意見。
御前會議上達成的各項政策,都透過這次朝議,正式頒佈相關政策。
在地方官府增設軍方代表這件事。
在朝堂上如皇帝蘇河所料,引起了很多文官的不滿。
但他們的不滿,根本無法阻止政策的透過。
沒有朝廷重要大臣在背後推波助瀾,這些普通官員,很難引起太大的波瀾。
大朝會進展順利,皇帝蘇河也很開心。
每次大朝會結束,皇帝蘇河都會給各省巡撫下發旨意,督促他們執行大朝會的政策。
皇帝蘇河同時批閱各地巡撫和部分重要知府的奏疏。
大華帝國全國各地鋪設電報網,各地訊息可以透過電報,快速送達京城。
京城的政令,也能以光速傳達到各地。
哪怕是最為偏遠的地區,資訊傳遞也只需要幾分鐘。
資訊傳遞的速度加快,各地巡撫彙報事務也變得更加勤奮。
之前彙報一件事,奏疏在路上往返的時間,就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兩年。
現在的資訊傳遞速度,早上發出的奏疏內容,晚上就可能獲得皇帝和內閣的批覆。
正是由於這種情況的出現。
皇帝蘇河批閱奏疏的數量成倍增加。
這還是經過通政司和內閣篩選過的奏疏。
他們已經篩選到,大量無意義的奏疏。
例如西北總督宋康年,為了展示他的存在感。
自從尹犁通上電報後,宋康年每天都要傳送電報,給皇帝蘇河請安。
他同時說一些西北的雞毛蒜皮小事。
皇帝蘇河看了兩三次這種奏書,他就立刻讓通政司攔截。
沒有重要事情彙報的巡撫,發來毫無用途的奏疏,通政司全部退回。
地方遇到的大量政務,內閣都有權力解決。
大部分的奏疏,基本都由內閣解決好。
這隻需要皇帝蘇河最終稽核,蓋下玉璽的大印。
皇帝蘇河自認為他不是那麼勤勞的皇帝。
他每日最多拿出三四個小時,處理當天的政務。
他與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章努力程度差遠了。
朱元章是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的勞模皇帝。
皇帝蘇河大量的政務都交給內閣,繁瑣的軍務交給大都督府。
他已經這樣做,為了減少工作壓力,下放了部分權利。
皇帝蘇河只做這點工作,他都感覺皇帝的工作非常耗精力。
他有些擔心下一代養尊處優,不喜歡處理政務,成為一個被大臣圈養的昏君。
大華帝國的制度,能讓明君總攬朝政,成為至高無上的皇帝。
讓昏君對國家不造成太大破壞,只是毫無權利的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