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6年(公元1639年),四月五日。

西北都督府都督、第四軍軍長吳傑站在位於玉門關城內的都督府前。

這座城池在前明之時,掌握在東察合臺蒙古手中。

前明修嘉峪關,抵抗西北的蒙古勢力。

大華沒統一之前,吳傑帶兵收復甘肅地區,打退東察合臺蒙古襲擾邊關,收復玉門關這座古城。

這座千年古城,有著火槍大炮的守護,哪怕是第四軍主力入關作戰時,也沒有再被蒙古勢力奪下。

蒙古勢力也只能趁著中原王朝勢弱時逞兇。

他們遇到強大的大華皇家陸軍,再也無法前進一步。

第四軍參謀長傅修誠拿著一疊檔案。

他走過來彙報道:「都督,現在玉門關匯聚我們第四軍主力四萬人,警備軍和民兵合計六萬人。

第三騎兵師和第四騎兵師,兩萬六千名騎兵。

額哲、巴吉爾、布特魯率領的蒙古騎兵,七萬八千人。

這些蒙古騎兵武器主要以老舊的左輪手槍為主,並配備鋼刀。

他們都是歸化的蒙古部落,打順風仗完全沒有問題。

不算民夫,拿著槍械的正規軍,我軍就有二十萬人。」

吳傑聽完傅修誠參謀長的彙報,他語氣輕鬆的說道:「二十萬軍隊討伐西北蒙古勢力,這個軍力已經不少了。

哪怕是給我一百萬人,我也不敢要。

大西北脆弱的後勤補給線,能補給二十萬人所用的物資,那就是極限了。

參謀部還要給我調兵,並讓第二軍和第七軍從烏思藏和漠北蒙古配合我們行動。

我直接拒絕參謀部這個安排。

參謀部是不知道,大西北後勤補給線的脆弱。

他們這個調兵法,前線的軍隊能直接被後勤拖死。」

傅修誠認同的點點頭,道:「確實是這樣,東察合臺蒙古和厄魯特蒙古。

他們的軍隊還是冷兵器軍隊,連火繩槍都沒有裝備。

以我軍現在的實力,拿下這兩蒙古勢力輕而易舉。

我們在西北地區遇到最難的事情,那是西北這裡的氣候,還有奪下這裡之後的治安戰。

特別是東察合臺蒙古這裡,他們不信喇嘛教。

信仰混亂,部落矛盾複雜,我們作為外部勢力很難調和。」

吳傑自信的說道:「不會打治安戰,我們這次的打法,快刀斬亂麻。

越是畏首畏尾,打的越麻煩,放開所有束縛,這場仗很好打。

我們軍方這次只管打仗,陛下已經做好安排,大量的文官都來到玉門關。

陛下派來的西北總督,那是宋康年宋總督。

我和宋總督聊過一段時間,這個人心黑手狠,絕不是那種軟弱的讀書人。

他還有一種其他人少見的狂熱。

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