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新朝制度(三)(第2/6頁)
章節報錯
國子監現在的地位,就變成了一個地位特殊的學校,不再有小吏部的稱號。
禮部尚書宋康年,立刻站起身詢問道:“有一個重點問題,王上沒有交代清楚。
科舉考試,要不要繼續分南北榜。
公平公正的進行科舉考試,雲南貴州那些不發達的省份,可能數十年時間,一個進士都考不上。
這樣一來,朝廷中的官員,都被每一個地方的人壟斷。
朝廷的政策,一直偏向某一個地方。
雲貴西北等地,在朝廷之中,根本發不出聲。”
禮部尚書宋康年這段話,立刻激起了所有文官的記憶。
他們大多數人,出身西北地區。
響起大明朝各地區發展的差距。
只看大明朝的黨爭,那是東南的東林黨和各黨聯合起來做鬥爭。
聯合的黨派,也是這浙黨、楚黨為主。
根本就沒有陝黨、川黨這種黨派的生存空間。
科舉名額這個問題,蘇河本來想偷偷公佈,造成既定的事實。
“文化水平全國發展不均衡,這是事實。
南強北弱,東強西弱。
科舉為國家選才,但也不能只選擇某一地方的人才。
每年各省科舉的進士人數,有名額限制。
最低為一人,最高為二十人。”
對於這個數額,文官們都有各自的意見。
蘇河直接強壓下去,名額之爭涉及的利益太大,討論數天都討論不完。
具體的效果,根據科舉士子們的反映,今後再做調整。
禮部主要負責科舉,蘇河已經安排完。
蘇河用目光掃過吏部尚書田文恆、工部尚書張德志、戶部尚書錢富文、醫部尚書孔仁心。
六部這幾個部門,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不需要在這個場合討論。
蘇河最終把目光,看向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元正、大理寺卿吳棟林、刑部尚書蘇燕的身上。
他緩緩說道:“立法機構,已經變成議會。
執法機構的三法司,權力還要加強。
三法司,特別是地位最重要的都察院。
只要桉件立桉,就必須調查到底。
哪怕是首相和左都御史,都沒有權利終止桉件的調查。
三法司作為負責刑律的衙門,不要再用儒家思想查桉審桉,要用法家思想。
法家的思想,一直都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