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3章
“另一個是你三姊,明珠,別的無他,只是脾氣大,平日裡最惹人厭的,就是折騰我老人家陪她懟懟嘴兒。”
老太太說著說著,反倒自己先大笑起來。
本在急匆匆回韋綺羅什麼話的小姑娘聽見,先是一怔,見一眾姑娘都掩唇好笑瞧過來,她也笑得直不起腰來,明媚的小臉兒通紅。
“老太太可要分辨清楚了,到底哪位祖宗脾氣大?哪回您老任性冬日裡去釣魚,發發雅興,不是我這個惹人厭的風霜裡陪您釣那凍傻了的撲稜稜小金魚?”
這麼一說,大家夥兒又鬨堂大笑,老太太直呼可惡。韋家夫人盧氏適時出聲訓了三女兒兩句,金釵步搖卻也是笑得直晃。唯有老太太的孫媳婦杜氏還算端莊平靜。
綰月目光不覺停下一瞬。她來韋府,多有杜姨媽的緣故。母親有一親姊妹,年少時從江南嫁來京城譽國府,母親則是嫁去江南的將軍府。那會兒杜府也是高門,並未沒落。
只相距太遠,兩家極少有過來往。
後來前朝覆滅,先帝採納奸臣所言,導致她父親冤死戰場,大將軍府一夜傾倒,杜府也沒能倖免。
她和母親被迫逃亡在外,本想來京城投親,然一路顛沛,意外頻發,多有不測,常常事與願違。
到最後連上京的盤費也無。
最重要的是,她們母子二人,是先帝所恨臣子的妻女,若是貿然進京投靠杜姨媽,只怕先帝連韋家也不會放過。
畢竟先帝重崔遠韋,接連採納崔老黨系進言,先是害死忠臣,又不顧父子情,甚至將年僅十六的太子送去距離外族陣營最近的戰場率軍作戰。
何況,據她所知,杜姨媽在韋家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而如今當年那位創造傳奇的太子登基,崔韋形勢逆轉,崔氏黨派失敗,作為太子心腹的韋府也一路飛黃騰達。
巧在這位少年帝王,又極為敬重她父親,建廟塑像。她的處境才好轉起來,只是母親卻不在了。
陳綰月眼眶一紅,忙將視線從杜姨媽那邊移開。她在這世上的親人,只有杜姨媽了。
她來時聽聞,韋府二姑娘入宮為寵妃,老太太疼她非常,因再難見,苦苦想念。可巧她與二姑娘容貌有幾分相似,杜姨媽就提了一句,說明她的來由。
老人家歡喜不勝,當下就直說要認她作孫女兒。
適逢譽公下朝回來,竟也毫無反對,點頭應下老太太的“好生詢問,不可勉強”,便讓大兒子韋慎遠去江南接她。
她一直以為,她能上京與唯一的親人團聚,並擺脫饑寒交迫的困境,除了時機合適後杜姨媽的幫襯,是因自己與韋家二姑娘茯雪相貌相似。
“這是四姑娘,凝香,可是調皮。”
“四姐姐。”
老太太一一領著她見過,忽又提及遠在宮中的二姑娘,韋茯雪。
陳綰月抬頭瞧見,身旁緊緊握著她手的老太太露出慈祥笑容,對她說起:“二姑娘和大姑娘是一胎,她們姊妹倆都是在太華山山頂兒上那座廟裡生的,只是卻怪,她們姊妹倆可是天差地別的性子遭逢。”
綰月彎彎唇,給了老太太回應,老人家很高興,彷彿終於能解相思之苦,這會兒說起來,反成了一種子孫滿堂的幸福。
這之後是崔老夫人私下對她悄聲多言的。
老人家握著她手的力氣更大了:“當年你盧奶奶去太華山求保子符,叫一座刻著‘降質為替’的石碑莫名驚動住了,說是瞧著心悸,當夜生下她們兩姊妹。”
“為感念佛祖照耀,請方丈起名,大的叫了綺羅,輪到你二姊,那方丈唸了聲阿彌陀佛。”
陳綰月年紀正小,喜歡聽老人家說故事,許是也瞧出來,崔老夫人本就有意哄漂亮可愛的小人兒開心,拉近距離,便賣了會兒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