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2/3頁)
章節報錯
門蔭無數,官爵輝煌,卻在官場如履薄冰。
適逢有個機遇,委派給了侍中、綏安郡公崔正道。崔老辭世後,崔正道襲了公爵,稱玄公。皇帝特命朝中重臣親赴江南重修緣因寺,不知道的以為是緣因寺重要,崔氏承寵。
知道的譬如朝中上下,都心照不宣,明白這是將崔家政場唯一的頂樑柱支走南下。重要的是緣因寺,非正道也。
崔家形勢夾縫中求生,崔正道有苦說不出。只是讓其夫人將行囊裝點了,辭別長安的同僚親故,隨從了四五十個關西大漢,夥同伴當,於秋爽日奉差收拾起身。
日夕趲行,坐轎下江南。
......
“崔韋本一體,韋家若想剝除幹淨,恐怕太難。”看客抿唇深思半晌,得出結論,“兄所言不差,宮中娘娘極得盛寵,若是誕下皇嗣......”
韋家門客面色有異,似是不願再談及主家事務,扯住身旁看客的衣袖,將他帶出人群,尋到沒什麼人的角落,好打消他此行所求。
“依弟所知,兄還是另尋出路為妙,譽國府並非兄的長久之計。”
“哦,為何?”
“你以為保譽國府的是娘娘?實則不然,兄有所不知,聖上心中另有佳人,苦尋幾年未果,每與妃嬪行事後,必叫內侍遞上一碗避子湯。這也不是什麼皇家秘辛,朝中大臣們都是知道的。再得寵,能比得過那位佳人?”
連嫡太子之位,都要為其保留。
看客驚了,“那依兄所言,保譽國府的會是何人?”
“這又奇了,那自然是韋家後人。”門客撫須輕笑,沉默半晌,眯起眼睛瞧向譽國府的偏門,那裡正有一頂轎子入內。
看客循著他的目光看去,見是入夜來,自覺奇怪,便提了一嘴:“那又是誰?”
“前朝陳大將軍的後人,也是老夫人從杜奶奶那邊親認的孫女兒,接來府上養著。老夫人喜歡著呢,沒來時便常唸叨。”
聽到這裡,看客猶如醍醐灌頂,眼中迷茫也消了去,望向那頂轎子的目光更深邃了幾分。
年輕天子最敬慕的忠義之士,正是陳大將軍。據說當年天子聞知陳大將軍被奸臣設計殺害,碰巧行軍路過陳將軍故鄉南潯鎮,竟不顧二王黨安插的眼線,特意前去附近緣因寺祭拜。
看客點頭一笑,“也好,陳家姑娘的終生算是交託給了韋家,老太太歡喜她,那便有個好著落,陳大將軍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
“但世情向來涼薄,兄是個聰明人。”韋家門客也打啞謎般地回了句,意味深長道,“崔家如此形勢,韋家不可能坐以待斃,只看是否能做到十年如一日了。”
若不然,就憑這般奢侈,雖說是顧及大家族顏面,又有女兒在宮承寵,也少不得囂張過頭,引起天子懷疑。
兩人又閑聊半晌,見友人再無入府做譽公幕僚之心,韋家門客慌張辭別,急匆匆進府去了。
......
謝春家的早已等候在那,瞧見人來,忙行了禮,帶領十來個僕婦丫頭子,引綰月去見宴席上的崔老夫人和姑娘們。
第一進是隆德堂,鳳鳥燈下掛一個“天朝聖會”金字匾,有十二盞錦繡花燈相伴。花燈是雕刻鏤空的,燈影一照,明波晃動,紅光四散。
燈上雕刻有字,陳綰月見是詩書提取,謝春家的也被丫鬟喊住停下,索性從左至右慢慢瞧了一遍。
梅·雪飛相催。
杏·東風爛漫。
桃·空媚幽林。
牡丹·國色天香。
石榴·奇質含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