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博弈(第2/3頁)
章節報錯
「今聖人疾大漸而東宮未立,人心惶惶,臣請殿下當機立斷,付大寶於德王,以鎮社稷,切勿遲疑,以成不可逆轉之局面。否則,各地外臣聽說中官操縱廢立亂國,恐有不測!」
「這……」
何芳鶯似乎觸動了。
什麼不測,不就是召外兵入京誅殺宦官麼?
為了打擊北司,連何進故事都不鑑……
何芳鶯心裡其實很清楚,如果中官的代言人齊王不能上位,甘露殿故事重演只是時間問題。
「臣有異議。」
女御上黨郡夫人封寵顏忽然站了起來。
「殿下,既然北司意主齊王,南衙心在皇長子。立齊則宰臣不安,恐外戚中官勢大,立德則中官恐懼,畏南衙發難,性命不保。或可二者皆不立,效仿大中故事,以南衙北司諸官,票取聖人其他嫡子。得中立之君,使雙方安心,近日禁軍調動頻繁,北司中尉公然以卒入玄武門,欲行何事?南衙謀引外兵入京,動機未知,何來忠心?貳者皆有私!如此便票定東宮!」
不愧是世家出身的女御,給出了一個折中方案。
武皇駕崩後,南衙北司鬧得不可開交,最後雙方妥協,立了一個身世清白的光王。
「就是你們這些窮酸士人……」
封寵顏說完,雙方大佬都沉默不語,似是在思考得失利弊。
「輝王慎皇后正宮嫡出,久歷地方縣令判官太守觀察使至一道租庸鹽鐵發運,且氣象神俊,有威儀。攻書好文,尊禮大臣,有大家風,中外稱之,殿下可更為我思之。」寵顏見何芳鶯遲遲不決,就直接提出了何芳鶯的次子。這一說,宰相們也抬起了頭,輝王作為確實青白。
一直被聖人攆在地方當官,無論是南衙還是北司都無甚交往。
本著凡是南衙贊成的都要反對的原則,御馬監秉筆高克禮淡淡道:「聖人清醒之時,議及儲君未嘗說輝王。又使輝王出鎮地方,凡十三年。以聖人做法觀之,料無輝王意,須再議。」
高克禮常伴李曄左右,再熟悉皇帝不過。
王溥突然道:「聖人左右有將反者!」
眾人都嚇了一跳,何方鶯矍然,冷臉斥道:「誰?」
溥指弘文。
顧弘文怒不可遏,猛然起身:「臣豈負聖君者?」
王溥不懼,立即反擊道:「弘文,聖人家奴,操弄宮廷政治,廣樹不逞皆姓顧,非反邪?」顧弘文呵斥道:「欲收士心輔天子。」何芳鶯問道:「誠欲收士心,胡不假李姓乎?」
顧弘文無語以對。
「北司張口閉口文臣誤國,我倒想請教軍容,朝廷奮發至今,到底是誰的功勞?是你們這些專典內外禁軍的宦官,是十年前那些目無天子的驕兵悍卒,還是我們這些只會空談的文臣?爾等若真是忠心,為何當初不隨我等共主德王,而是坐看宮廷亂鬥,欲趁機攫利?」
北司諸官氣得回不了話。
事實證明,縱然他們做了充足的準備,卻依然不如宰相們的辯才。北官只恨不能現在就將士卒召進來,將這些宰臣全都抓起來,有一個算一個,全扔到牢裡去,看他們還怎麼逞能!
「行行行,你們南衙最能幹!」
顧弘文正要走人,隨後聽見御座上傳來回復:「立儲關係重大,不可輕易定論,既然諸位官人意見不一,那就改日再議。或許聖人最近還會醒過來,屆時當有定奪。」
皇后殿下耐心倒是好,居然還要再議……
話說回來,皇后在自己失勢的時候不下定論,便是在偏袒自己。
顧弘文心領神會,第一個回禮。
……
王溥出殿時,依稀見階前一人向他示意。
他又駐足看了一眼,是聖人女御上黨郡夫人封寵顏。
王溥,很快便明白了其中意味。
他改變路線,未出紫微門,沿宮牆折向長留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