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王李弘的第三輪發言也是跟人才出路有關係的。

不過這個關係太大,齊王授意黨羽崔繼勳和裴舉出面發言承擔第一波跳臉輸出。

本著齊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原河西觀察使齊王府侍講崔繼勳和和表弟裴舉建議朝廷擴大授勳範圍,不但文武官員,就是做其他事情的,只要能有一定成就,就授予子男之類的小爵位。這事情也不是沒有先例,比如李白,只是個騷客,因為詩寫得好,就被玄宗授予了官位。

官位朝廷要掏錢,但是爵位一個子兒都不用啊。

以此類推,凡是詩寫得好的,歌唱得好的,書法好的,大商人,乃至養豬養得肥的,大木匠,都可以授予一定爵位。此議一出,果然引起了軒然大波。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崔繼勳和裴舉這兩個世家子弟是在給齊王當衝鋒狼,齊王背後肯定有資本家的力量,所以反對的聲浪一下子高漲了起來。儘管崔繼勳再三聲稱爵位的授予是有一定條件的,而且要經過若干年的考驗和層層評定,仍然有人當面罵他滿腦肥腸,要求大會主席首相王摶把這逆天的逐出會場。

「賣官鬻爵,真不愧是崔家的人!」

「這種逆天的東西,何德何能做齊王的侍講?」

李弘看得直是心驚膽戰,難怪父皇這麼多年都不提這事。

崔繼勳和裴舉被罵得狗血淋頭,齊王朝他倆丟了一個辛苦了的眼神。直到王摶拍案,才把這場風波壓下去。本著聖人定下的經筵大殿百無禁忌的原則,王摶把這個提議予以保留討論。

總之,這次經筵開的是很成功的,事無鉅細林林總總收羅了各個方面的許多建議。

大典結束後,病中的聖人又訓誡諸王公主道:「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一屆經筵大會各方你來我往,很熱鬧,但其中關節何在?一個利字而已。非是商人逐利,誰不逐利?不過有些在明處,有些在暗處罷了。指望做官的講究道德操守就能天下太平,那是幻想。利不同則道德有高低。你們都是參政的皇族,格局要大,解決事端的鑰匙,或許就在一個利字。」

「我朝的這些宰相,諸如楊炎、第五琦、裴度、杜黃裳、鄭餘慶、杜佑、陸贄、杜讓能、孔緯、王摶,他們有大無畏的氣魄,敢於向自身利益開刀抽血,但這一類真正心懷天下蒼生的宰相,歷朝少見啊。當官圖什麼,沒有好處,誰當官?嘴上吼著大唐萬歲的,不一定忠誠。朕時常跟你們提起的孔相公,朕就沒聽他說一句聖人萬歲,杜文端公還在世的時候,那一身打扮走在街上,說他是流氓朕都信。手下的人出行都是香車寶馬,他騎個毛驢進朱雀門。」

「這個利字怎麼樣才能寫好,對於人主來說大有玄機。」

諸王公主默默點頭。

「散了吧。」

瞟了一眼李弘這個逆子,聖人鬼使神差,問道:「你能善待你的兄弟姐妹麼?」

李弘無語。

你當年善待你的兄弟姐妹了嗎?吉王叔和睦王叔真是病薨的?

兒臣可是聽說,兩位皇叔都是被大伴害死的。

大伴顧弘文是父皇的心腹,父皇敢說自己提前不知道?

趕緊立我為儲君!把兄弟們打發走,不然就別怪兒臣將來心狠手辣了。

李弘心裡如是自言自語,想說又不敢說出口。

之前有心腹幕僚建議讓父皇暴斃,李弘倒是很意動,結果沒想到,去秘密請示母后裴貞一的時候,裴貞一拽住逆子的衣裳,連扇七八個耳光,破口大罵:「先祖追隨李家,權貴三百年,既無以報,我與聖人再是夫妻,爾屬父子如此者,狗豬不食其餘,天下豈有此輩邪!郭家謀害憲皇之事,裴家不為。我將為李家寡婦,哀家旦暮且死,欲與聖人俱葬,豎子休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