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登封九年春,鄭從儻之子滎陽郡王鄭孝遠討滅南詔。生擒南詔國王隆舜,清平官鄭買嗣等文武白僚一併被唐軍俘虜,押赴長安。西陸戰場也傳來了好訊息,大唐齊親王敦煌招討使李弘率三萬鐵騎孤軍西進並率先攻入河西走廊,於七月十五日與張議潮之孫現任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勝利會師。孤懸海外一百多年的涼州遺民終於回到祖國懷抱,沙洲唐兒的歡呼聲響徹原野,張議潮家族無分男女老少,在張議潮長女張音的帶領下出城設香案迎接王師。

「四年了。」

這一刻我等了四年,六鎮將士等了八十年,沙洲人民整整等了一百三十年!

張大使,您老天上可以安息了。

前鳳翔節度使張敬則、前朔方軍節度使郭子儀、前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前河西觀察使賀拔光、前涇原節度使郝玼、前安西四鎮節度觀察使郭昕的畫像浮現在了李弘的腦海中。張敬則一生志在恢復河湟,可惜壯志未酬就病死於永貞二年,死前尚且口誦杜甫的《蜀相》。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口呼過河而死,而他要過的這條河,已經被自己跨越過去。

郭子儀告訴侄子郭昕,此後為國家鎮守安西,尓當以十三玉門將士自慎!少年郭昕尚且不知道意義,只是記住了這句話,最後果如郭子儀所說,國家果然以他為安西節度使。那一年,西域萬里疆土上,只有龜茲這座孤城上還飄揚著大唐的旗幟,堅守了半個世紀的唐軍,明光重鎧早已破裂,鋒利的橫刀早已缺口連連。郭昕率領所部所有白髮,最後一次舉起大唐旗幟,向吐蕃人發起了最後一次衝鋒。少年郭昕用一生證明,他沒有忘記叔父對自己的告誡。

這片土地,自古以來就是在大漢治下,現在卻被吐蕃回鶻諸胡佔據。過去的大唐百萬子民都已經淪為了奴隸,而吐蕃和過去生活在大唐治下的羌人党項人都成為了領主,驅使漢人奴隸。那些過去以大唐子民自傲的人,被迫剃髮換裝,彎著腰走路,躲在籬笆後面偷看唐使。

「沒有哪一天,小老兒不向東望著王師來的。」

一個老頭兒走到李弘車前,滿口的牙掉得乾乾淨淨,腰也再直不起來了。

「不只是小老兒,這河西百萬唐兒,哪一個不是翹首以盼哪。」

老人滿口漏風的話李弘似乎依然記得清清楚楚。

李弘是當今聖人次子,生母乃是楚國夫人德妃裴貞一,大伴則是權宦顧弘文,授業恩師也很有來頭,是功勳卓著的元老劉崇望。齊王李弘雖然生於深宮,卻不是長於婦人之手。望著被吐蕃人摧殘的涼州,李弘還記得自己領軍出征之前和老皇帝立下的誓言。從此自己和李嗣周、李戒丕、李文博、李克良每戰必爭先,遇到吐蕃人幾乎從來不留活口。使得自己和崔繼勳在吐蕃惡人中有了專治小兒啼哭的惡名。….

崔繼勳是崔家派出的三世祖,組織了萬人到西域打江山。每戰得蕃俘,崔繼勳必刳剔其屍,蕃人畏之如神,據說吐蕃大王為崔繼勳開出的等身金賞格現在已經翻了好幾倍。崔繼勳卻還是白身,齊王李弘到來後,曾打趣道:「繼勳這樣的世家子弟再多出幾個,恐怕就要像父皇所說的那樣,吐蕃四國就要破產了。」

雙方會晤結束後,齊王李弘拒絕了沙洲人民對王師的酒肉犒勞,反而下令將帶來的酒肉和斬獲的胡虜財貨全部分給沙洲人民,兩軍將士大宴三日,李弘與張承奉把酒言歡。張承奉從來沒忘記過爺爺的遺願,自從姑姑張音殺掉索勳立他作為第三任教父後,張承奉便發展農商,積蓄實力,整訓軍隊,精養兵馬,積極準備向四方胡虜開戰。他的目標是東取河蘭廣武城,西掃天山瀚海軍,北定燕然陰山道,南盡戎羌川藏平,必須奪回歸義軍失去的土地。

李弘非常高

興,與張音等張家掌權人約定,共同向安西深處進軍。

就在齊王李弘會師歸義軍的同時,西征副元帥馬殷已經率六萬人進抵淺水原,祭奠了當年平涼劫盟死難的大唐將士的墳冢。德宗貞元三年,涇州刺史充四鎮北庭行營,兼涇原節度營田等使劉昌前往劫盟之所,收聚亡歿將士骸骨祭之。德宗下詔深自克責自己,遣秘書監孔述睿及中使以御饌內造衣服數百襲,令劉昌穿戴將士骸骨,分為大將三十人,士卒百人,各具棺槥衣服,葬於淺水原。建二冢,軍官曰旌義冢,士兵曰懷忠冢,詔翰林院撰祭文。

祭祀典禮結束後,唐軍將一千吐蕃俘虜押赴墳冢之前打跪下成排斬首。

之後,以洛陽防守楊晟為先鋒突襲平涼,之後大軍自平涼、連雲、胡谷兵分三路出師。隨後朝廷旨意下達,以齊王李弘為關內隴右河湟安西北庭諸道行營兵馬大元帥,以張存敬為行軍參謀長,三司副使王贊為關西水陸發運供軍糧料使,令朱友貞率一萬御林軍開赴沙洲。設立隴右行臺,隴右戰役正式開始。詔以同平章事河西節度使張浚為大行臺,剋日誓師進兵。

「啟奏陛下,齊王奏報,大軍已破輪臺、武威、龜茲、疏勒、敦煌、于闐、酒泉、缽浣、焉耆、張掖十鎮。」

內閣會議上,王溥簡要地通報了最新軍情。公元762年,寶慶元年,河西十鎮陷落,至今已經整整一百四十年。如今大唐的旗幟重新出現在龜茲城下,在座大臣不由得一陣激動。王溥的奏報還沒完,等眾人激動的聲浪稍稍平息後,又道:「岐王自十七日在齊王出師三日後自天水趁勢出擊。李嗣源率三萬鐵騎日行百里,日前奏報已復狄道,前軍夜戰洮河之北。」

狄道乃是臨洮治所,自古名城大邑,更是大野虎的老家。

所以一聽說收復狄道,在座大臣紛紛起身,道:「臣等祝賀聖上克復祖廟!」….

聖人不語,沉默良久方才一聲嘆息。

「另外,齊王的右路軍楊晟已經光復蘭州,表奏張議潮之女張音為權河西觀察使。」

聽說楊晟保舉張音為河西觀察使,眾人不禁一起笑了起來。

李曄笑道:「這個張音,聽說她在涼州是個異類?」

「誰說不是呢,她是張議潮長女,少年時候是名動涼州的第一美人,卻也武功高強。吐蕃多次寇邊,就有將她擄走的打算。索勳作亂後,張音以兵除之,隨後扶持侄子張承奉接任涼帥。去年在敦煌之戰立了大功。楊晟喪妻,張音喪夫,楊晟這次上表推舉她,有示好之意。」

翰林院蘇檢在一邊接過話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