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學士歸暗為皇帝的殘暴感到無奈:“呼叫民力太甚,會耽誤生產啊!”

李曄卻不以為然道:“朝廷為什麼不給民夫發錢呢?”

這個嘛……

宰相們都呆住了,滿座大臣都不知道該怎麼跟這個祖宗解釋。

朝廷為什麼不給民夫發錢?那乞丐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自從先秦有史以來,老百姓為朝廷交稅服徭役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誰聽說過官府給老百姓發工錢的?按照這位祖宗的言行舉行來看,治國政策不至於混賬到這種地步啊。

這是一個封建帝王該有的覺悟嗎?你擱那搞慈善呢?

弘文館大學士崔遠深吸了一口氣,耐心解釋道:“陛下,百姓為官府服徭役自古以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從來沒有發工錢的先例和說法,如果按照一兵對三民夫的標準發工錢,戶部徵調了這麼多民夫,那麼開支至少要翻上一倍,耽誤了農桑不說,朝廷也負擔不起啊?”

“如果真發工錢,朝廷雖然不至於傾家蕩產,但是各道州縣的地方官府恐怕就得砸鍋賣鐵了。”

眾人紛紛贊同崔遠,眼見杜讓能就要開始長篇大論給皇帝上一課,李曄連忙咳嗽一聲:“崔學士說的朕不是不知道,奈何朕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想和各位臣工合計討論一個。”

杜讓能代表六位宰相道:“陛下請講,臣等洗耳恭聽。”

李曄清一清嗓子,心虛道:“這個嘛,朕就是想給民夫發工錢。”

眼見眾人就要站起來發言,李曄連忙擺手道:“各位少安母躁,且聽朕說。”

李曄語重心長道:“既然徵調民夫會耽誤農事生產,那麼反正也耽誤了,朝廷不如把強徵改為僱傭,把甄選裁汰的老兵和浪蕩流氓招募一部分,再在地少人多的地方徵調大頭。”

“剩下的闕口,戶部按照上中下輔雄望赤京畿的標準分額下達到各州縣。”

“這些民夫不去前線輔兵,就專門負責運輸糧草軍餉等等,每月發些工錢給他們,這樣一來不會耽誤生產,二來這些人有事做,遊手好閒無事生非的流氓無賴子會少得多。”

“三來也能繁榮地方,人一動起來就會花錢。”

“民夫經過的主要路口城池,商賈肯定會投資開酒店聚草市。”

前兩點好處好理解,第三則眾人卻有些摸不著門路,這次換成了李曄耐心解釋:“打仗肯定是要徵調民夫的,而徵用民夫朝廷卻不出錢,老百姓不但一無所得還要倒貼家產。”

“不但如此,家裡的農事也荒廢了。”

“農事一旦荒廢,則必然影響到國家長治久安。”

“由此可嘉,大量無償攤派徭役,朝廷和老百姓是兩敗俱傷。”

歸暗贊成道:“不錯,是這麼個理。”

李曄循循善誘道:“那現在朝廷給民夫發工錢,會得到怎樣的結果?”

崔遠道:“這樣一來,起碼民夫不會為生計發愁。”

李曄鼓勵道:“對,起碼是這樣。那麼會不會還有別的好處?”

崔遠是個聰明的少年俊才,想了想道:“如果民夫能夠自我保全生計,那麼軍需錢糧物資在途中的消耗就會少得多,有家室的民夫一般捨不得花錢,其他的人尤其是流氓無賴子,大概工錢到手就會花出去,朝廷給他們發錢,他們就可以自己在沿途城池草市置備乾糧。”

歸暗恍然大悟,補充道:“妙啊,這樣的話,大軍行進到哪裡,這些人就會跟到哪裡,工錢也就會發到哪裡,軍需庫所在的地方和大軍駐紮的城池荒野,或許就會因為這些工錢的流動出現而暫時的繁榮,商人生性卑賤逐利,到時候定然爭相跨境賣貨,賺民夫的工錢。”

“這樣一來,稅收也會暫時增長。”

這個歸暗哪裡都好,就是一向瞧不起商人,不過李曄還是很欣慰,看來在自己的長期薰陶下,歸暗已經建立起流通起來的錢才是錢的觀念了,財政三司要員也都明白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