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韓偓、崔安潛、韋昭度、李巨川、李道古等,坐成宰輔,戰鬥則不及人,爾與楊行密近,務宜慎之警備。”

“萬一楊行密襲擊,或先入蔡州取得淮西,為之奈何?”

“淮南大將李神福,起於微末,久經卒伍,深通為將掌兵之道,且愛護士卒,不擾百姓,忠守職事,不以家失大,乃勁敵爾,朕已拜淮西彰義軍節度使,你可尋機誅之。”

“另外,韋昭度忠我。”

“雖粗通軍事,不有王鐸之才,朕亦拜都統。”

“如今與你共事南營,若昭度落難一時,卿須救之。”

李克良一一點頭表示記下,卻不說話。

……

顧弘文在貞觀殿外靜靜等著,望著夕陽不說話。

真是多事之秋啊!

昨天在郾城與龐師古作戰的楊行密上表,求任鄂嶽鹽鐵度支轉運使,想要朝廷在鄂嶽的財政大權,好在新任執政孔緯也不傻,震驚之餘直接一口回絕:“索要此職,非興兵不可!”

這件事顧弘文是樂見其成的,顧弘文早就看出來楊行密也不是什麼好鳥,可笑南衙還有人覺得他是忠臣。

這樣的世道,哪有憑空來的忠臣?

顧弘文又往貞觀殿看了一眼,剽悍的鐵鷹衛士持槊肅立,他們只聽皇帝的,即便他當著他們的面下令,他們也得先看一眼皇帝同不同意,在鐵鷹衛士的眼裡,他不算什麼。

親信張雲飛匆匆走了過來,稟報道:“廠公,南曹敕令已經出宮。”

顧弘文點了點頭,道:“等到藍田,找人帶詔以至,賜死西門君遂。”

“劉景宣……”

“一併賜死於道,不要讓他活著出關。”

“東廠十二班都動起來,把禁軍各府中官都看好了。”

顧弘文咬牙切齒道,臉色眼神陰鷙至極。

張雲飛點頭,又問道:“睦王……”

“大家還沒有發話,且留一命,淑妃恨我入骨,此間不宜生事。”

張雲飛正待離開,顧弘文又喊住,道:“你再去一趟漢中,買些新鮮荔枝,飛馬送來洛陽,淑妃有荔枝之好,今淑妃怨我,昨令韓全誨召我入內,似有殺意,今且媚之。”

“另外,告襄陽掌班,自今七日一荔枝來。”

數日前,李文博的妹妹李歸乙,入宮拜淑妃哭訴,何芳鶯大怒,乃令近侍韓全誨召弘文,顧弘文畏不敢入。

韓全誨是長安殿總管,也在神策軍掌兵,還是皇長子德王李裕的大伴,按照皇帝對淑妃的態度來看,李裕將來多半會被立為皇太子,顧弘文雖然也是齊王李弘的大伴,但李弘畢竟是皇次子,而且他知道李弘生母楚國夫人裴貞一其實不如淑妃受皇帝器重。

皇帝常常問政於淑妃,卻從未問過楚國夫人。

雖然顧弘文已經打定主意將來要把齊王李弘送上大位,但眼下卻還不能徹底交惡淑妃,如果淑妃天天吹枕邊風,難保皇帝不會起疑心,皇帝想殺自己,完全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在齊王沒有加冠成年之前,不能交惡淑妃。

自己雖然能護著齊王,但畢竟最毒婦人心,如果將來某一天皇帝要立齊王為儲,為了德王儲君之位的淑妃難保不會狠心害死齊王,畢竟自己不能隨時跟著齊王。

聽到顧弘文吩咐,張雲飛點了點頭,然後飛快離去,雖然李曄的兒子都還小,但各自的大伴已經開始暗中較量了。

……

貞觀殿,李克良平安離去。

繼續去淮西帶兵,伺機幹掉楊行密。

對此,孔緯道:“有人說,朝廷危急之秋,藩臣救駕,既安之後,罪之忤逆,然則海內大藩強帥甚眾,全忠屢攻鄆徐,克用數伐河朔,行密侵奪宣歙,此皆忠臣耶?人人當殺。”

“今陛下視克用為腹心,使之都統汴北,萬一克用先入汴州,恃功霸圖中原,朝廷為之奈何?萬一有朝一日,晉師入關,飲馬潼洛,王室不寧,再度播越,朝廷討汴何益?”

“一旦處置失次,朝廷雖滅全忠,克用亦終為國患,今者朝廷屯兵成皋,屢攻不入,臣竊以為陛下畫汴之志已決,則當與全忠和,受宣武輸誠,切不可為他人做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