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在!”

“諸道行營都統兼五省十六道督師劉崇望,朕之所倚,自汴賊叩洛以來,殫精竭慮,作戰當前,名錄在後,功勳卓著,朕深懷之,特進一品上柱國,加上林大學校務部尚書。”

“賜紫衣,配朝馬,吊魚袋,開殿陛,上鸞臺。”

“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出警入蹕,開府儀同三司。”

“另賞黃金五百兩,白銀一千兩,銅錢二十萬,良田五千頃。”

“其妻陳氏,治家有方,貞烈左夫,特封二品誥命夫人,以示朕懷。”

“其子劉深,殉國洛陽,朕深慨之,追封武寧侯。”

洛陽六次會戰中,劉崇望設計擊斃朱溫義子朱友能,捉生朱溫義子朱友恭,生擒朱溫膀臂叛國賊幕府掌室內書記、宣武館驛巡使、太子中允、檢校水部郎中、鄭州左司馬敬翔。

重創汴將王彥章,解救六萬洛陽留守軍,擊斃汴兵五萬多人。

神女谷一戰,劉崇望嫡次子劉深更是力戰殉國,身中二十六箭而亡。

三個兒子,如今只剩一個在國子監讀書的劉齊。

三男入長安,一朝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聽到李曄追封了兒子劉深,劉崇望老淚縱橫,深深拜道:“臣替犬子叩謝陛下!”

“斯人已逝,逝者如斯……”

我欲執天之衡,欲逐地之限,睥睨眾生入我榖!

我承此志,承英魂託付,故旌旗所指,辟易鬼神無數。

我知諸將宏願,皆與我同途,憑此九泉必不負。

臨風袍獵獵,談笑擲兵符。

長歌怨罷聽戰鼓,拭刀尖敵血再進赴,下一程汴州日暮。

“都,都,都……”

三個人抗的長角吹響,蒼勁雄渾的角聲直衝雲霄。

是對凱旋將士的致敬,是對殉國將士的哀思,也是對未來的振奮。

李曄扶起劉崇望,含笑道:“走,你與朕一道去上陽宮!我們看看這大好的河山!”

“好,臣也想多看看這大好的河山。”

李曄笑了笑:“看就看,說什麼多字?以後有的是機會看。”

劉崇望笑而不語,他早就病了,經常咳血,只是一直沒告訴李曄,劉崇望已經想好了,等這一仗打完,他就什麼也不幹了,去上林大學教書,好好度過生命最後一段時光。

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李曄竟然真的步行到了五鳳樓。

一路上無數百姓將士想一睹皇帝的真容,把禁軍倒是累得夠嗆。

杜讓能看著這萬里河山,秀美似錦。

何芳鶯看著泱泱老百姓,淳樸似水。

春風拂面,太平祥和。

來到上陽宮之後,李曄在五鳳樓露天大宴群臣。

有功文武都在邀請之列,甚至部分表現突出計程車兵也受邀參加。

各鎮使節也排了座次,李克用一行在前列。

除了留守太原的郭崇韜和坐鎮魏博前線的十三太保,河東高層基本到齊了。

李克用、劉氏、曹氏、衙內狎牙蓋寓、監軍使張承業、長子李落落、次子李存美、小兒子李存勖、侄女婿孟知祥、孟知祥妻李廷舒、黑鴉軍指揮使李嗣源、衙內都頭李承嗣……